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路

第二节 邮路



  

   一、驿道骑邮

  清代,县域邮驿驿道位于牡丹江东岸,走向与江岸自然古道重合;全长95公里,其中莲花
泡站30公里、小巴彦苏苏站40公里、乌斯浑河口站25公里;共驻驿兵44人,哨长 1人。驿兵飞
马传递政令、军情。清末,驿站撤消,邮驿终止,驿道废弃。

   二、旱班邮路

  县域第一条旱班邮路为1934年开通。由兴隆镇、黑背至双河镇(今属勃利县)。该邮路两日
一班,邮件由投递员徒步背送。建国后,县域各邮局(所)至村屯间邮递仍为旱班邮路。邮件由
投递员徒步背送或用畜力车运送。至1977年,随着长途汽车邮路的全部开通,本县结束了旱班
邮路的邮运历史。

   三、火车邮路

  1936年图佳(图们至佳木斯)线和林虎(林口至虎头)线两条铁路县域段通车后,县域铁路沿
线各邮政局、所的进出口邮件大都经由火车邮路转运。此后,火车邮路成为县域主干线邮路。
1937—1945年,林虎线的火车邮件车厢的容间配备和押运管理由林口邮局负责。1945年 8月,
火车邮路停运。

  解放后,在牡佳和林密(密山)两条铁路通车运营的同时,火车邮路恢复。这两条火车邮路
在本县境内共155公里,其中牡佳线132公里、林密线 23公里。建国后,火车邮路由省、市(地
区)邮局全面管理,县内各邮局 (所)只负责分管业务邮件的接发车。林口邮电局每天在这两条
邮路上接发牡丹江至佳木斯、佳木斯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东方红、东方红至哈尔滨火车共 4次;
五林、朱家、柳树、宝林、龙爪、古城、亚河、青山、虎山等沿线支局(所),每日接发牡丹江
至佳木斯和佳木斯至牡丹江火车各 1次。奎山支局每日接发哈尔滨至东方红和东方红至哈尔滨
火车各1次。

   四、汽车邮路

  县域汽车邮路始于1953年10月 1日。当时林口汽车运输站成立,组织个体汽车在林口至刁
翎的公路上进行客、货运输,同时代运邮件。这条邮路后来延伸至双丰,全程75公里。1977年
1月1日,县邮局又与县运输公司办理了林口至三道通96公里、林口至莲花80公里的汽车托运邮
件合同。至此,县域已有3条长途汽车邮路。这3条汽车邮路,取代了原来的旱班邮路。在不通
火车的县域北部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乡邮网路。1978年以后,全县委托办理邮件业务的汽车邮路
总长265公里。1992年汽车邮路日平均邮运量12自然袋。

   五、步班邮路

  步班邮路为县城和乡镇内邮局(所)的短途步行投递邮路。县城步班邮路开通于1937年,当
时有东街、西街和南山等3条邮路,共5公里,投递员3人。至1940年,县域步班邮路发展到8条,
共14公里。其中新增加的邮路为古城镇邮路1条两公里,龙爪邮路1条两公里,朱家邮路1条3公
里,五林邮路1条1公里,兴隆镇邮路1条1公里。每条邮路各设投递员 1人,徒步投递街区内邮
件。

  建国后,县域各邮局(所)普遍开通步班邮路。至1956年,各区乡邮局(所)至所属各村屯间
的步班邮路全部开通。

  1955年,县镇内步班邮路为自行车邮路所取代。六七十年代,各公社邮局(所)至村屯间的
步班邮路也逐步为自行车邮路所取代。

   六、自行车邮路

  本县自行车邮路开通于1955年。首先为林口镇内 3个步班投递员配备自行车,使镇内原来
的 3条步班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此后,县域自行车邮路逐步增多。至70年代,全部取代了步
班邮路。1985年,全县自行车邮路共58条,单程总长1 251公里。其中县城119.8公里,农村乡
邮1 131.2公里。1992年,全县自行车邮路单程总长1 417.5公里,其中县城 131.5公里,农村
1 286公里。乡镇邮政通信联络全县292个行政村,其中当日投递的141个,两日投递的129个,
3日投递的20个,4日投递的两个;投递自办人员共2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