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街道 桥梁 路灯

第一节 街道 桥梁 路灯



  

   一、街 道

  1917—1918年,今县城林口镇仅有 3家农户,相互间由土路连接。20年代以后,随着农户
增多,土路逐渐增多、延长。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修筑了图佳、林虎
铁路,处于两条铁路交汇点上的林口迅速发展起来。1939年林口建县时,林口街居民已达4 000
余户两万余人。街内有沙石路面主要街道5条;铁路北4条东西向街道,由南向北依次称为一、
二、三、四道街,其中二、三道街为镇内商业、娱乐繁华区;铁路南 1条南北向街称为邮电路。
5条街道总长8.5公里,宽以8米为主、6—10米不等。街道总面积7.3万平方米。

  1945年林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始维修改造旧路。建国后,县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继续
新建、拓宽镇内街道。至1965年,先后修建了站前大街、文政大街、向阳路、建华路、新华路
等5条街道。其中,站前大街东起东关火车道口,西至西关桥,长3.5公里,宽10—12米;文政
大街西起林口镇政府,东至生产资料公司,长1.5公里,宽 10米;向阳路北起人民银行,南至
标准件厂,长 1公里,宽8米;建华路北起西街老火车道口,南至中兴公社中学(今林口县高级
中学),长1.5公里,宽6米;新华路北起新华书店,南至铁路一校,长1公里,宽6—8米。这些
街道均为沙石路面,总长8.5公里,总面积7.3万平方米。至此,县城主要街道达到10条,总长
17公里,总面积14.6万平方米。

  1966—1968年,县政府对新华路的新华书店至铁路俱乐部和文政大街的镇政府至县政府招
待所两段大坡度路面进行改造,共投资两万余元铺设约 400米方石路面。1976年对站前大街主
要地段进行浆砌阳沟治理。1978年对站前大街东关火车道口至县医院 3公里路段进行改造,投
资24万元铺设沥青路面,最宽处火车站前14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城镇街道建设,制定切实可行政策,采取
有效措施加快县城街道建设步伐。1986年投资 226万元拓宽改造文政大街、邮电路、向阳路和
建华路,铺设沥青路面,总长7.92公里。由于县城林口镇属山区地势,道路坡度大,夏季雨水
冲刷力强;明沟排水不畅,缺少下水工程;道路基础差,每到春季道路反浆严重,致使路面坚
固性差,寿命短。为根治道路病害,1991年投资48万元改造站前大街县医院至西关桥路段,铺
设水泥路面0.8公里,面积6 400平方米。1992年,县城林口镇共有主次干道 17条,总长38.66
公里,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其中沥青二级路5条,长11.07公里,面积8.86万平方米;站前大
街县医院至西关桥段为水泥二级路,长0.8公里,面积6 400平方米;沙石三级路12条,长26.79
公里,面积21.4万平方米。

   二、桥 梁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军在鲶鱼河北岸东西两侧分别建立军营和养马场。为便于通行,
在鲶鱼河上架设两座木桥,即原一中桥和军用桥,专供日本军队通行。后两岸居民自发在二小
学附近的鲶鱼河上架设1座简易木桥,称二小学桥,供两岸百姓通行。

  50年代,由于洪水泛滥,木桥年久失修,二小学桥和原一中桥相继被洪水冲毁。1951年对
军用桥进行修补加固。60年代,桥梁建设有新发展,由兴建木桥发展到兴建永久性的石拱桥。
1966年7月1日,长17米、宽8 米的西关桥竣工。1967年 7月15日,重新修建的军用桥竣工,并
改名为拥军爱民桥;8孔,长104.45米,宽9.4米;由本县建筑工程队设计并施工。10月 1日,
东关桥竣工;4孔,长57米,宽8米。同年,在邮电路和文政大街交叉路口西侧,修建一座沟上
石拱桥,长17米,宽 8米;因受“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影响,命名为忠字桥。70年代初,鲶
鱼河北岸及大肚沟居民逐渐增多。为解决交通困难,县政府投资30万元,于1975年在原一中木
桥处修建一座石拱桥,即一中桥;5孔,长99.8米,宽7.1米。

  8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逐步发展,县城林口镇居民迅速增加,居住中心由铁路北转移至铁
路南。为解决铁路南北居民交通拥挤状况,1989年在东街火车道口处修建立交桥。该项工程由
哈尔滨铁路设计院设计,林口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和哈尔滨铁路局共同施工,于1990年12月竣
工,命名为东立交桥。该桥距火车站500米,呈半圆形,横跨7条铁路线;桥身总长417.18米,
其中南北引桥(道)总长108米;桥宽12.2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安装双臂钠灯98盏;
桥高7.5米,桥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总投资701万元。1990年在西街老火车道口处修建西
立交桥。该桥为人行过道桥,钢架结构,横跨3条铁路线;桥长120米,宽 6米,两侧安装玉兰
灯18盏;由哈尔滨铁路局设计并施工,1991年竣工,工程总投资70万元。(附表12—1)

   林口县城1992年主要桥梁表
  表12—1 单位:米、个



   三、路 灯

  1966年县城街道开始安装路灯。当年,在铁北大街工人俱乐部至豆腐坊路段安装路灯10盏。
1977年 8月,在站前大街牛奶厂至第三百货商店路段安装路灯53盏;在文政大街安装路灯22盏。
1983年2月,在县城4条街道共安装路灯73盏,其中向阳路10盏,邮电路39盏,迎春路10盏,新
华路14盏。同年,县基本建设委员会设路灯管理站,加强了路灯安装与管理工作。1984—1987
年,先后在和平路、建华路和二中西路分别安装路灯13盏、22盏和13盏;在站前大街、铁北大
街和新华路分别增设路灯7盏、21盏和3盏。1990年在东立交桥安装路灯98盏。1991年在西立交
桥安装路灯18盏。同年,维修路灯220盏。1992年,更换路灯控制器 12个,由原单一光控改为
光控亮,时控灭。同年末,县城10条街道、两座立交桥共有路灯353盏,其中汞灯233盏,钠灯
120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