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镇规划 建国前,县城住宅及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集中于铁路北,城镇建设自然发展,没有统一规划。
建国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建设打破原有格局,向铁路南发展。六七十年代,由
于城镇建设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科学规划,县城建设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私建、
乱建现象严重,影响了县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工作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着
手编制县城发展规划。1981年《林口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制完毕,县城管理工作走上健
康发展轨道。1983年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后,城乡经济一体化,林口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原规划受当时条件限制,缺少防洪、供热等专项规划;镇内交通、
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专项规划尚需补充完善。为此,1991年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
《黑龙江省林E1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经市、省政府批准后,这份规划成为1991—2010年
林口县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一、总体规划
林口县总体规划,规划年限为20年,近期为1991—2000年,远期为2001—2010年。规划范
围包括全县7 184.73平方公里土地,重点为林口等5镇。
县城林口镇根据自然地理特点,结合新开辟的鹤大公路环城线,本着珍惜土地、少占良田
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以铁路南站前广场为中心,向西南、东南方向延伸;铁路北以
铁北大街为轴心,向西北方向扩展。东南为工业、仓库发展备用地,西南、西北为住宅发展备
用地。
林口镇规划,近期1991—1995年,中期1996—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规划范围东起
东关村,西至阜隆村,南起电厂,北至北山峰;规划面积 1 400公顷(1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
近期1 037.91公顷,中期1 084.91公顷,远期1 256.96公顷。规划人口近期7.3万人,中期8.1
万人,远期10万人。未来县城建设将逐步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活与服务设施相配套,工
厂区、商业区、住宅区和文化教育娱乐区布局合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多功能城镇结构。
二、专项规划
(一)工业区
在邮电路以东、文政大街以南已经形成比较集中的工业区。该区位于林口镇东南,处于城
镇主导风的下风向,并且与鹤大公路、向阳路相连,交通便利。规划在原工业区的东南预留55.89
公顷的工业发展备用地。
(二)仓库区
在向阳路以东、站前大街以南已经形成比较集中的仓库区。规划现有库区不再扩大,在工
业规划用地以东、鹤大公路环城线以北开辟32.01公顷的仓库发展备用地。
(三)对外交通
1.铁 路
随着城镇的发展和区域货运的增长,铁路站场需增加用地。规划将镇东部牡佳、林密两条
铁路包围的6.5公顷三角地带作为发展备用地。
2.公 路
逐步改造提高客运站运输能力;随着林口镇工业的发展,在鹤大公路环城线东部形成一处
货运中心,结合鹤大公路环城线的建设,将过境交通转移至镇南,以减轻对站前大街的压力。
(四)城镇道路
城镇道路规划分3类:交通干道宽30—40米,生活干道宽25—30米,一般干道宽 15—25米。
结合旧城改造打通文政大街、铁北大街、中兴街和环城东路;向南延伸迎春路、向阳路、建华
路至鹤大公路环城线;向阳路北侧跨桥过鲶鱼河,中间与站前大街形成立体交叉;设 3处停车
场满足交通停车、人流集散、街道景观等要求。规划全镇道路总长 53.85公里,总面积134.63
公顷。(附表12—2)
林口县城2010年主要道路规划表
表12—2 单位:公里、米、公顷
(五)公共建筑
2010年公共建筑占地面积99.53公顷,人均用地 9.95平方米。保留站前大街两侧公共建筑,
并且不再安排大型公建项目;在邮电路两侧留出适当的公建发展用地;在文政大街两侧安排重
要公建项目。(附表12—3)
林口县城2010年主要公共建筑规划表
表12—3 单位:所、座、平方米
(六)中心区与住宅
林口镇中心区东起邮电路,西至镇政府西规划路,北起文政大街,南至南山公园,占地面
积63公顷。
未来住宅建设本着节约土地、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开发新区住宅楼以3—5层为主;
中心区和主干道两侧住宅楼以4—6层为主;确定北山为别墅区,住宅以 2层建筑为主。近期人
均住宅面积6.5平方米,中期人均住宅面积8平方米。
(七)给排水
1.给 水
林口镇水源以鲶鱼河水为主,以铁路、企业深井水源为辅。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供水严重
不足。结合实施“引龙入林”工程,开发新水源。对原有水源仍需加以保护,作为备用水源,
形成以小龙爪水库为主的多水源混合式供水系统。
从新水源引水采用直经700毫米铸铁管,长16.7公里;在镇西建1座净水处理厂,日净水近
期两万吨、远期4万吨。镇内输水采用直径600毫米铸铁管两条;全镇规划总上水1.29万米,近
期完成8700米。
镇内供水管道呈树枝状,结合规划道路需重新改造配水管线,远期实现联网。由于地势高
差较大,需在团结沟附近设置加压站,并扩建现有调压站,使其日提升水量达2 700 吨;在南
山公园设置1 000立方米高位水池两座。每人日用水量标准近期80升,远期170升。
2.排 水
设计污水量按用水量(生活、工业及公共建筑用水)的 80%考虑,每日排水近期13 024吨,
远期28 480吨。随着排水量的增加,远期需在防洪堤东部建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
根据林口镇地形特点,规划铺设排水主干管道1.68万米,其中近期完成1.13万米。在站前
大街设置截流管,污水分4处穿铁路北流,近期于镇东设置装有涵闸的排出口;远期于防洪堤
底设置污水截流总管,沿堤东流至污水处理厂。
(八)供 电
林口镇供电以鸡西发电厂为主,林口发电厂为辅。近期用电负荷 1.8万千瓦,改造现有林
口变电所,并新建220千伏一次变电所,镇内6千伏配电线路升压为10千伏运行。中期用电负荷
增至2.5万千瓦,更换1台 1万千伏安变电器为两万千伏安变电器,并增加一条10千伏林口电厂
与林口变电所的联网线路。远期用电负荷增至3.7万千瓦,更换另一台1万千伏安变电器,使设
备容量达到4万千伏安。
(九)邮电通信
近期市话总容量4 500门,电话普及率 4.8%;新建地下电缆管道3.26公里,新建龙爪山微
波中继站,乡镇实现自动电话交换;镇内新建1处邮政邮件转运场和3个邮电支局。
中期市话总容量5 500门,电话普及率为5.8%。
远期引进程控交换机1万门,市话普及率达8%。
(十)广播电视
增设两台10千瓦发射机,加强有线广播线路建设,提高广播传输质量。
新建两座电视中心差转台,提高电视覆盖率。
(十一)供 热
近中期热源以区域锅炉为主,远期建设热电联产锅炉(利用发电厂余热采暖),使热、电结
合。
(十二)园林绿地
县城绿化点、线、面相结合,建南山公园为综合性公园;建镇西、镇东、北山、河滨 4处
普通公园和5条带状公园。镇内绿化用地面积43.59公顷,人均4.36平方米。
(十三)城镇防护
镇北鲶鱼河南岸增修堤防1 400米,北岸修堤5 500米;堤坝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林口镇远期规划人口10万人,日消防用水504吨,设置地下式消火栓278个。
雨水采用路边石砌盖板明沟就近排入河内;疏通整治五大冲沟,沟道穿越河堤处设强排站;
鹤大公路南侧设截洪沟,免除山洪对林口镇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