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冰雪运动

第二章 竞技体育

第一节 冰雪运动



  

  沦陷时期,只有一些日本人和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使用冰刀在冬季开展滑冰活动;贫苦
人家的孩子用木板和铁片或铁丝自制“冰板”开展滑冰活动;山村里有些猎人用自制的滑雪板,
滑雪打猎。1945年林口解放后,一些青年开始用日本人遗弃的旧冰刀在鲶鱼河上滑冰。

  建国后,参加冰雪运动者不断增加。部分学校冬季开设冰上课,在中小学生中普及速滑运
动。1956—1965年,县体委曾与文教科联合不定期举办中小学生速滑比赛。60年代初,因自然
灾害,冬季速滑运动受到影响。1963一1965年,速滑运动恢复并初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雪运动中断。1973年以后,冰雪运动恢复。为了提高青少年速
滑水平,县体委开始举办培训班,在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授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体委、省教育厅联合发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号召,本县冰
雪运动迅速发展。冬季,各中小学都浇起人工冰场,开设冰上课,并积极购置冰刀,开展速滑
教学。1979年朱家中学人工冰场周长250米,有双跑道,可进行正规比赛。1980年,该校96%的
学生参加冰上运动,其中能独立滑行200米以上的占92%。该校年年举行速滑比赛,对先进班级
和个人给予奖励。1981年受到省、地体委表扬,并荣获60副冰刀的奖励。1983年县体委与教育
科共同提出“校校四个有” (校校有冰场、有足够两个班同时上课的冰刀、有冰上训练队、有
冰上竞赛活动)的要求。当年县城 4所小学、5所中学全部达到要求;农村11个公社的学校达到
要求,4个公社的部分学校达到要求。城镇学校上冰10 026人,占应上冰人数的83.7%;农村学
校上冰23 037人,占应上冰人数的60%。全县共有天然冰场47处,人工冰场24处;有冰刀4 172
副,其中鞋刀 779副,板刀3 393副。1985年全县上冰青少年达43 300人,占应上冰人数的86%。
同年,林口县教育局被省体委、教育厅评为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1985—1986年,县体委在少
年儿童业余体校再次举办速滑培训班,培训速滑运动员。 1988年省体工二队运动员李小刚(原
为林口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运动员)参加全国滑雪锦标赛,荣获男子越野滑雪 50公里第三名。在
1992年全省冬季运动会滑雪比赛中,李小刚再次荣获一项第一名,一项第三名;原林口少年儿
童业余体校输送去的运动员李玉军荣获一项第五名。

  在开展冰雪运动过程中,1986年,林口县被省评为冰雪活动先进县;本县两名体育教师被
评为冰雪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