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反面人物
附:反面人物
关书范
破落地主家庭出身。1929年参加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宁安、绥芬河等地从事
革命活动。曾任共青团吉东局书记,1934年 5月前后被捕释放后,被中共满洲省委调到部队工
作,在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后任一师师长。1938年 7月,率五军一师部队
作为西征军的先遣队远征五常。 8月,西征部队在五常县被敌人分割,相互间失去联系,在敌
人强大兵力包围进攻下失败。一师在关书范带领下返回刁翎地区,与五军军部和二路军总指挥
部取得联系,在刁翎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2月,在敌人重重包围追击的极端困难情况下,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发生了思想动摇,准
备叛变。他背着五军党委和同志们,在暗中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和假投降理论。他以“抗战胜利
遥远,目前客观形势险恶,必须灵活运用马列主义的原则,可以同敌人暂时妥协,实行‘假投
降’以保存实力”拉拢动摇分子。他借口深入侦察,背着五军党委和五军军长柴世荣,秘密前
往敌人据点三道通,会见日寇工作班特务头子小林和齐腾。他们初步协商后,一同到佳木斯日
寇军分区会见北部顾问,在那里达成了“协定”。其主要内容是:接受五军投降,以五军为中
心,收编牡丹江抗联部队,改编为一个独立旅;划定兴隆镇及土城子地区为特别地区,由独立
旅驻防。
日寇在关书范叛卖行为帮助下,实行重兵压迫和紧缩包围,妄图把刁翎地区的抗联部队一
网打尽,进而消灭三江地区的抗日游击运动。
二路军总部估计到关书范等的变节行为,认为情况是十分严重的。1939年1月6日,周保中
在牡丹江东岸柳树河子召开吉东省委干部会议,讨论当前斗争形势,决定坚持战斗到底,克服
五军部队中的动摇倾向,巩固内部,开除关书范、赵子超、郭郁洲等人的党籍,撤消他们的军
政职务,判处关书范死刑,随处捕捉,就地枪决。次日召开四、五军党团员积极分子大会,到
会者 300多人,一致拥护省委决定。会后积极分子回到各自部队做了必要的传达,揭穿关书范
等人的卑鄙恶毒阴谋,进行了教育解释和宣传鼓动。全军战士对叛徒关书范等深恶痛绝,激愤
异常,表示愿为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坚持战斗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同时准备分
兵突围。
1月1 5日,关书范等人穿着日寇军服,随日军工作班人员张清乘坐汽车自佳木斯赶回兴隆
镇,企图替日军收编五军部队。吉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逮捕关书范。关书范表示“一时错误”,
后悔莫及,但求宽恕,愿立功赎罪,供出与敌人合谋诱歼抗联部队的全盘计划。省委会议决定,
成立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将关书范、张清判处死刑,立即枪决,并向全体战士宣布,唤起更加
坚定的斗志。关书范案的从犯,五军军需处赵子超和教导团三连指导员郭郁洲得到缓刑,他们
趁机逃脱监视,投降了敌人。
关书范被处死后,敌人的阴谋破产,加紧围剿。周保中与柴世荣分兵突围。
李华堂
河北省栾县人,曾任吉林自卫军李杜部队九十六团营长,后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 8月,
李杜抗日失败后,李华堂以本部军人为骨干,在依兰县小土城子收编地方大排队及部分山林队。
之后,在兴隆镇组建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李华堂任支队长,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末,李华堂开始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合作,联合行动,使其部队成为共产党抗日
统一战线中的一支抗日力量。1937年 1月,李华堂支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李华堂任
军长。李华堂带领九军曾多次同日伪军作战,取得许多战绩。但由于他及其部队成员多来自旧
东北军、山林队和地方武装大排队,在旧军队中养成的旧思想观念仍存在于头脑中。1938年抗
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后,其部队中经不住考验的动摇叛逃者屡屡出现。1939年 7月,李华堂也
投降日寇,当了汉奸。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李华堂重新拉起武装队伍称“忠义救国军”,不久为共产党领
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收编,但很快他又投靠国民党集团,被国民党军东北行营长官杜聿明委任
为“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新编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李华堂匪部
有骨干匪徒1 000余人,主要活动在林口县域三道通、莲花泡、刁翎、土城子等地和牡丹江、
依兰、方正、勃利等市县。1946年秋,李华堂匪部主力被消灭,李华堂带领残部在依兰和林口
境内流窜。12月12日,在本县前刁翎拉拉别拉河(今红旗沟河)河套地带,李华堂带领残余匪兵
共12人,被三五九旅八团三营剿匪战士包围在一所破房框子里。经过激战11名匪兵6人投降、5
人被击毙,李华堂负重伤被活捉。在被绑在大车上押往前刁翎营部路上,因李华堂乱踢乱叫,
造成马惊狂奔,车翻岭下,李华堂被扣在车下砸死。
谢文东
原名谢文翰,满族。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永甸村。1931年“九·一
八事变”前,谢文东家住依兰县土龙山(今属桦南县),为依兰县第五保保长兼自卫团长。其家
为土龙山有势力的大地主。1934年,他领导土龙山农民暴动,组成一支 2 000余人的抗日队伍,
反抗日寇强征土地,打死日寇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开始抗日斗争。这
次农民起义获得胜利,震动国内外,被称为“土龙山事件”。同年,谢文东将部队正式编为民
众救国军,自任总司令。1936年 9月,民众救国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东北抗日联
军第八军,谢文东任军长,下编 3个师。八军在方正、延寿、依兰、勃利、林口等县域多次与
日伪军作战,给敌人很大打击。1938年以后,在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逆境的时候,八军中的动摇
分子屡屡叛变,杀害派入八军的共产党人。1939年 3月19日,谢文东在依兰县土城子投降日军。
1945年日寇投降后,谢文东重新拉起武装队伍, 在勃利、桦南等地组建十几个团共1 500
余人。被国民党委任为第五战区中央先遣军第三军军长。同年11月,合江省政府主席李延禄以
抗日联军的老关系给谢文东多次写信,让他认清形势,相信共产党政策,不要上国民党当。经
过谈判,他阳奉阴违,同意将其部收编为三江人民自治军,但暗地把队伍调往他地待机叛变。
11月下旬,国民党特派员武康赶到勃利,策反谢文东,将队伍改编为国民党“东北第十一集团
军第一先遣军”,谢文东被蒋介石委任为上将总司令。后来在军队整编过程中又被国民党军东
北行营长官杜聿明委任为“合江省保安军第二集团军支队司令”、“东北挺进军第十军上将军
长”、“新编第二十七军八十五师师长”等职。谢文东匪部有骨干匪徒 3 000余人,主要活动
在县域林口、五林、朱家、刁翎、三道通等地和勃利、依兰、通河、方正、鸡宁、密山、牡丹
江等市县。
1946年,三江人民自治军合江军区部队和三五九旅部队几次与谢文东交战,将其打得四处
逃窜。10月流窜到夹皮沟。11月20日,在县域三道通四道河子四方台山上的小庙前,谢文东和
儿子及其几名亲信匪兵,被三五九旅八团五连副连长李玉清所带领的 10余名战士活捉。12月3
日,谢文东在勃利县被公审枪决。
张雨新
河北省人,外号张黑子。在张作霖部队九十六团当过副官,在依兰、勃利等地驻防过。曾
参加过抗日斗争,后投降日寇。在依兰县兴隆镇(今属林口县)开过买卖,字号“源丰玉”,经
营杂货铺兼烧锅。后迁回河北省,居住北平(今北京),经营棉花铺、铁工厂,制造三轮车,买
卖兴隆。
1945年日寇投降后,张雨新经孙应宇介绍与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参谋长郭长生认识,郭将
其介绍给第十五集团军司令何柱国。何柱国任命他为“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中将总指挥”,派
他立即到东北组建先遣军。
张雨新接受派遣10月10日从北平出发来东北,在勃利、依兰和林口县域组建武装。11月,
张雨新在刁翎正式建立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后来,在国民党军队整编时,张雨新又被
委任为“东北保安军合江地区集团军支队司令”。该匪部骨干匪徒最多时达 4 600余人,主要
活动在县域刁翎、古城镇、奎山、林口、柳树河子、三道通等地和依兰、勃利、穆棱、牡丹江
等市县。
张雨新组建先遣军后,便疯狂向共产党进攻,他先后策划了“勃利事变”、“林口小事变”
和“牡丹江人民自卫军十九团叛变”,使共产党接收的勃利、林口、五林一带的伪满公安武装
和收编的地方武装基本上叛离。这些叛乱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主政权一度遭受很大挫
折。后来,经过“奇袭双河镇”和“三打刁翎”等剿匪战斗,张雨新匪部主力被消灭。张雨新
带残余匪兵躲藏在三道通一带的深山里。1946年12月初,张雨新在三道通折里汀西南沟的地窝
棚里被三五九旅八团二排长刘淑颜带领的30余名战士活捉。12月 5日,押到设在三道通的合江
军区剿匪部队指挥部。12月15日,在刁翎召开公审大会,张雨新和其副总指挥车理珩以及刁翎
地区汉奸恶霸于廷洲、潘景阳等人被押上审判台。公审后,张雨新等人被处决。
孙荣久
原名孙德福,又名孙访友,字荣久,外号“孙快腿”。祖籍山东省,17岁当土匪。抗日战
争时期,曾被张雨新委任为支队长,活动在佳木斯一带。1945年日本投降后,孙荣久重新拉起
队伍。10月,被共产党三江人民自治军收编,他被委任为鸡密虎挺进支队总司令。11月,孙荣
久在张雨新策动下,又暗中接受国民党委任,成为“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第二军中将军
长”。11月底,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孙靖宇命令孙荣久率所部进军鸡宁。12月 9日,孙荣久
带队伍出发,声称向鸡宁开进。但当队伍行至林口县大青山时,公开叛变,回攻勃利,使于化
南、马庾臣领导的中共勃利县总队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从勃利撤往林口。孙荣久匪部有骨干匪
徒五六百人,匪兵多时 1 000余人,活动在林口、鸡宁、东安(今密山)、勃利一带。1946年,
孙荣久匪部被击溃,不久残部被歼灭。1947年 3月26日,桦南县大队指导员赖庆同带队搜山剿
匪,在阎家岗区马家街猴石山活捉孙荣久。4月1日,孙荣久在勃利县被公审枪决。
于廷洲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1923年迁至刁翎地区,为哈尔滨“郝半坡”
经营 200亩耕地。除耕种土地外,于廷洲还以外出做买卖为幌子,背地里当强盗截道掳掠。有
一次,他带领几个同伙截住一个管钱粮的强盗,获得一笔巨款,他分得大部分赃款。利用这笔
不义之财,他在刁翎买地雇工,开设赌局,诈骗钱财,成为暴发户。
沦陷时期,于廷洲投靠日本侵略者,当上伪满自卫团团长,成为刁翎地区的恶霸。其家有
良田4 500亩,山荒1 500亩,大车5辆,保镖 20余人,雇季节短工数十人。他经常带领自卫团
为日军引路,在大锅盔、马蹄沟、大稗子沟等地清剿东北抗日联军。他在战斗中受伤,成为瘸
子,因此得到日本侵略者的赏识,获得“战功”、奖金和武器。于廷洲除了配合日伪军清剿抗
日联军外,还依靠日本侵略者的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搞武装押运,做投机生意,放高利贷,
开商号收购土特产品,经营日用杂货,盘剥农民。他还以自卫团名义强行拉丁、派夫、征捐,
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其势力范围以兴隆镇为中心,到达三道通、前刁翎、黑背和依兰一带。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后,于廷洲和几个儿子拉起一支40余人的武装队伍,劫掠溃败的日本
军民财物,杀人越货。同时乘乱打家劫舍,强取豪夺。同年冬,他成立于廷洲独立团,加入张
雨新匪部。1946年夏,匪部内讧,于廷洲被张雨新和宋敏合谋缴了械,其匪队被改编。不久,
他又拉起一队匪徒,窜到依兰东部一带劫掠,后来投靠李华堂匪部,参与谋划偷袭驻在刁翎的
中共三江人民自治军,杀害合江军区独立团政委尹良雨等指战员40余人。同年冬,于廷洲在马
蹄沟蚕场潜伏,打死前往搜捕土匪的民兵。在绕道草帽顶子逃奔桦川途中,被合江军区剿匪部
队捉拿归案。12月15日,在刁翎群众公审大会上,与张雨新等人同时被依法枪决。
赵保义
民国初期从河北省河间县来到东北,落脚在牡丹江西岸佛塔密(今属海林县)丁家崴子。后
迁居五虎林(今五林),靠种鸦片发财,成为五虎林一带大地主,并当上保董,掌握地主武装。
赵保义与其兄赵保祥共有土地16 500余亩,地界北到今海林县二道河子乡,东至龙爪乡。农忙
季节雇工达数百人,年收租粮几十万公斤。
1926—1927年,因与张乐山(张恒祥,外号“座山雕”)发生纠纷,被张乐山买通奉天 (沈
阳)官场权贵后, 将其告发。宁安县府慑于权势,免去赵保义保董官职,并一度将其拘押。后
被保释回家。
1932年 5月,驻宁安县东北军刘万林部在海林镇与入侵日军苦战后,又在五河林被日军飞
机轰炸受重创,仓皇撤回长沟,丢弃大宗军需品。赵保义获得这批军需品,将其地主武装由百
余人扩充至数百人。日军占领五河林时,赵保义率众投降,当了伪满保长,其地主武装改为自
卫团大排队。此后,赵保义积极配合日军清剿抗日武装。1932年,他率队偷袭了抗日军项团部
队,缴下600余人的枪械,并将爱国志士全部杀害,沉尸牡丹江。1933年1月,当李延禄率抗日
武装到达五河林时,他一面假惺惺劳军,一面派人向日伪军告密。当日伪军包围五河林时,他
又配合日伪军截击,致使李延禄部队在夜间分散突围后,人员大量失散。1936年,日本侵略者
提升赵保义为五河林区自卫团团长,发给他黄呢军装和手枪。该团下辖3个营 9个连,约600人。
1937年,赵保义自卫团被日本侵略者改编为山林警察讨伐队,调出五林地区,配合日军到处清
剿抗联部队。1939年赵保义充任青林(今五林)村公所第一任伪满村长,下辖19个村屯。他积极
为日军训练保甲团丁,弹压地面,维持“治安”,迫害抗日军民,为伪满官府征收捐税,残酷
盘剥劳苦大众。1941年,赵保义病死。
张德振、李开江、高永安
此3人都是赵保义伪自卫团中的骨干分子。其中,张德振是伪自卫团的二营营长,驻朱家
沟,又是朱家沟伪村长、大地主;李开江是三营营长,驻柳树河子和嘎牙库子,又是柳树河子
伪村长、大地主;高永安是赵保义的军需官,又是五河林伪村长、大地主。赵保义死后,此3
人继续充当汉奸与人民为敌。
1945年日本投降后,3人分别重新拉起队伍,联合编队,称治安团,共有500余人,张任团
长、李任副团长、高任参谋长。同年被中共牡丹江人民自卫军收编为十九团。1946年初,被张
雨新策反,改编为“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一○五团”,该匪部主要活动在五林至牡丹江
一带。同年,该匪部被牡丹江军区十四团和三支队警卫团消灭在柞木台子和楚山上。高永安在
战斗中被击毙,张、李两匪首被俘,又逃跑,李下落不明;张德振和他老婆在1947年反奸清算、
土改斗争中被枪决。
郎亚彬
外号“瘸狼”。曾为日本侵略者效劳充当汉奸特务。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麻山区(今
属鸡西市)成立保安中队,郎亚彬当上保安队长。 12月,参加张雨新组织的“林口小事变”,
进攻中共林口县大队。之后,该保安队被编人张雨新匪部第十七团。郎任二营营长,驻麻山和
奎山一带,活动范围在鸡宁、林口一带。1946年初,张雨新匪部第十七团在中三阳村被中共三
江人民自治军重创,郎亚彬随第十七团逃到柳树河子。
1946年4月5日,驻林口苏联红军回国,国民党反动派向东北大举进攻。郎亚彬回到麻山、
奎山一带大力招兵买马,拉起 200多人的队伍,组成“狼团”,自任团长,继之又被张雨新收
编为先遣军第十三团。该团与逃窜出来的林口国民党部书记高欲勃、龙爪的于甫团、滴道一带
的毛俊生团联合在一起,共有土匪 700余人。在滴道、吉祥、穆棱、林口、仙洞、五林一带骚
扰,经常袭击土改工作队,杀害基层干部,奸淫掠夺,无恶不作。 8月,张雨新任命郎亚彬为
上校团长。“狼团”一度有匪兵 600余人。在“三打刁翎”战斗后,张雨新匪部主力被消灭。
郎亚彬带30余名残匪从刁翎潜回麻山一带深山躲藏起来,后与孙荣久匪部在一起活动。10月,
在桦南县孟家岗附近被合江军区部队打败,孙、郎各自逃命。郎带60余名匪兵逃回本县大小马
当、山东会一带山里隐藏。
1947年5月9日夜晚,郎亚彬带领匪徒袭击前刁翎大通沟村,掠夺财物之后,又把土改工作
队队长李雷和农会李主席绑走。前刁翎区长张建堂率领区中队和县大队一起前去营救。在战斗
中,土匪杀害了李雷和李主席,张建堂区长也中弹牺牲。匪徒逃入深山。
1948年 2月,林口县大队在湖水村的转心湖山里围剿残匪,击毙郎匪的残余,郎亚彬垂死
挣扎,被战士用刺刀刺死。
程绍春
1919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 8年文化。21岁前在穆棱县大岭等地火车站当售票员、调度。
1940年2月,程绍春在穆棱铁路退职后来到林口街。5月参加伪满林口县日本宪兵队,任翻译、
宪兵补等职。他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侵略者,到处侦察搜捕抗联爱国志士,残酷刑讯杀害抗日地
下工作人员。先后陷害抗日爱国人士27人,其中10余人被监押刑讯摧残致死。他还到处勒索钱
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广大群众恨之入骨,称其“程扒皮”。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逃到锦州等地。1946年 8月,在开原又当上国民党警察,继
续与人民为敌。年底,开原解放,他再次潜逃铁岭、天津等地匿居。1952年 4月,混入抚顺市
第一制药厂当会计。12月,被捕归案,押回林口县。1958年11月4日,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