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土壤

第六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1981年1O月,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对全县土壤进行了全面普查。历时 3年,先后普查土地面
积946.8万亩,挖掘主剖面437个,检查剖面760个,经过内业资料整理,剖面化验样 61个,农
化样 392个,共获得18 000多个数据。编绘出全县土壤图、乡镇土壤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和各
种养分图等共55幅。

  穆棱县土壤属于长白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壤区的一部分(下称暗棕壤)。所以穆棱县的土壤以
暗棕壤占绝对优势,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多有森林覆盖。局部地区由于长期耕作已发育成白
浆土,分布在穆棱河以东中低山的缓坡和丘陵漫岗地带。穆棱河干支流河谷低洼地带发育成一
些水成土壤的草甸土,沼泽土和洪水冲积的河淤土;水稻土在河流两岸虽有形成。但由于种植
水稻历史较短,尚未发育成典型的水稻土,它还保有原土壤的属性。

  经过普查和综合分析,全县土壤共分为7个土类,17个亚类。

   穆棱县土壤分类表



  一、山地暗棕壤 暗棕壤是在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起来的一种土壤类型。俗称山地
黄沙土,黄土。是全县7个土壤类型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全县9个乡镇均有分布。
面积达776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81.9%。

  穆棱县属于中温带湿润地区,在低山丘陵的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针阔叶森林,这种植被每
年枯枝落叶多,林下草本植物繁茂,因此,在地面表层有较多腐殖质,一般含量高达6~15%。
成土过程中参加进了轻度的淋泻作用,使土壤中的钙镁和部分铁铝物质产生徽弱的移动,这样
就把土壤中部分矿物质从上层带到下层,对上边的土壤发生淋溶,对下边的土壤则发生淀积。
暗棕壤形成:首先是地势较高的低山丘陵茂密植被,在一年四季明显的干旱,湿润交替的复杂
气候中,生物残体中和了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有机酸,使有机物腐殖化并积累于表层;其次是
弱酸性淋溶作用,使成土母质的各种元素逐年风化;另外加上土壤本身的淀积作用形成了暗棕
壤。

  山地暗棕壤剖面层次呈逐渐过度状态,既无明显的灰化层,也无明显的铁铝淀积层,正常
剖面为:枯枝落叶层、黑土层、微淀积层、母质层。土壤呈弱酸性反映,PH值为5.9~6.8,成
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蛭石与高岭石。石块空隙间夹着重粘土,因此很坚实。

  山地暗棕壤地区是重要的森林覆盖区,可生长多种珍贵的针叶阔叶树种,就本县气候来说,
山地暗棕壤适合红松的生长,为红松优良产区。林业局管区,绝大部分山区分布着暗棕,生长
着红松和其它针叶和阔叶森林。暗棕壤不但适宜发展林业,也是综合发展农牧副业的优良土壤,
在坡度不大的山坡漫岗适当的开荒耕作外,并可种果树林;在天然林区腐殖质层较厚,水分适
中,半阴半阳的暗棕壤上,种植药材、人参最为适宜。

  暗棕壤质地松散,排水透气性能良好,春季化冻早而蒸发快,深暗的土层中含蓄较多的水
分。夏季吸收阳光较多,土壤层地温较高,腐殖质深厚适合作物生长也能促成早熟。其土壤的
肥力取决于土层的厚度和有机质的含量,但一遇大雨,水土易流失,应加强水土保持,控制毁
林开荒或超坡开垦。

  二、白浆土 白浆土属于半水成土壤,多分布在山坡较平坦的漫岗上,由于排水不畅加上
降水集中,多形成暂时性上层滞水,耕地经长期的生产活动,又很少施有机肥料,植被已破坏,
土壤板结,变成本县低产土壤。本县白浆土有57万亩,除河西乡外其它 8个乡镇均有分布,最
多的是马桥河,福禄、兴源、磨刀石等地。白浆土在农业上属于低产土壤,氮、磷、钾有机质
都缺乏,其中磷更是奇缺,成土母质多为粘土沉积物,地下水位较深,黑土层较薄,其下有明
显的白浆化层,质低粘紧、渗透性差,肥力低,冷浆、板结、干时硬、湿时粘、不抗旱、不耐
涝,所谓“晴天硬帮帮,雨天不漏汤”就是这种土壤。改良白浆土应施以有机肥料或掺砂子,
翻压绿肥最为有效,同时应采取排水措施,排除串皮水以防内涝。白浆土在林区繁殖喜湿性林
木栽培白桦、丛桦、水曲柳、落叶松等树种,能收到很好的效益。

  三、草甸土 草甸土俗称黑土、黑朽土。这种土壤是穆棱河干支流两岸长期形成的冲积和
洪积物质,经过长时间的生物小循环过程而发展成的水成土壤。草甸土总面积为61.6万亩,全
县9个乡镇均有分布。草甸土有6.8万亩被建筑用地所占用。在河流两岸地势低洼地带,长期或
季节性地受到水分过饱和的侵润,自然植被呈现为草甸或沼泽植物,大部草甸土地表无积水现
象,只受过高的地下水作用发育成的水成土壤。这类土壤常见在山沟里的草甸子和沟口的冲积
扇,以及河流两侧的草甸,低缓山坡脚下也有分布。草甸土具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和水分潴育
化过程。深厚的腐殖质层大于40厘米厚,为开辟农业良田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淀积层是由
于地下水埋藏浅,潜水可透过土壤毛细管作用达到地表,潜育层常年在地下水浸润中。草甸土
的开发关键在于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层摆脱过度的地下水的作用。

  草甸土黑土层深厚,腐殖质和各种养分含量较高,是本县最好的耕作土壤。母质为冲积物
和洪积物,底土为砂质、砾质或粘土,质地较为粘紧。春季土壤冷浆,小苗生长慢,到伏天气
温上升时土壤的养分大量分解被作物所吸收,由于土壤中含氮量高,农作物生长茂盛。在水热
条件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保肥、保水性强,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但如遇低温、早霜因作物贪
青晚熟可能造成减产。

  四、沼泽土 沼泽土面积31.7万亩,分布全县各乡镇,其中以共和、河西、兴源 3地较多,
面积都超过 5万亩。本县地形复杂。有上千条大小河流。在山间沟谷的低洼地上,长期积水或
季节性积水,加上漫长的冬季结冰,地下水位较高,大量的植物遗体在积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堆
积起来,由于难于分解的腐殖质大量积累,形成水成型沼泽土,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潜育化呈
暗灰色。沼泽土自然植被以小叶樟、莎草、沼柳和节骨草为主,过低的地方以塔头草形式出现。
沼泽土全量养分含量较高,但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养分分解很慢,又易受内涝灾害,是很
好的天然牧场,要开垦农田,需要系统的排水工程。

  对沼泽土开发利用,近年来有人采取挖沟堆大垄的办法,取得很好的效益。具体措施是选
择地势不是最低的草甸地,每隔 1米多宽挖一道半米左右深的沟,挖沟所取的土叠在不挖的部
位,培成大垄,一则可以将原生草皮压住,使其腐烂成腐殖质底肥,二则使水分渗入沟中可以
解决内涝。培叠起来的大垄地面有所增高,光热条件和水分条件都得到改善。第一年即可种植
豆类作物,几年后地下水下落,平掉大垄就成为良田。如要大面积机械化开荒,就必须先挖排
水系统,然后整个翻过,让水分充分蒸发和下渗,一年后待草根腐烂后才能播种利用。

  五、泥炭土 泥炭土俗称草炭,面积有 5.550亩。本县泥炭土属低位泥炭土,富有营养物
质,有机质含量占24.2—41.46%,全氮占1.62%,全磷占0.79%,是一种很好的改土和培肥土壤
的肥源,可以直接施入或者垫圈进一步发酵后制堆肥,效果更明显。在工业上可制做吸附剂及
绝缘材料等多种用途。泥炭土主要分布在磨刀石、河西、福禄、下城子、穆棱等地。

  六、河淤土 河淤土又称冲积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是在近期河流泛滥淤积物上发育
的土壤,是河流的淤积过程和淤积物沉积成土过程并行的产物,河淤土面积15.1万亩,这种土
壤凡穆棱河流过的乡镇均有分布。根据河淤土发育程度和成土过程可分为生草河淤土和草甸河
淤土两个亚类,土壤均带砂质,自然植被为柳树,蒿草等,成土时间较短,腐殖质层在20厘米
左右,底层为砂土,养分含量低,而且最怕天旱,且分布于河流两岸,易受洪水灾害,改良利
用中应加强防洪,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地力增加抗旱能力。

  七、水稻土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穆棱河、亮子河、雷峰河两岸,面积 5万亩,除马桥河外
全县各乡镇都有水稻土分布,其中八面通镇和河西乡面积都超过 1万亩。穆棱县开发较晚,种
植水稻只有80多年的历史,一般在40年左右,加之淹水时间较短,撤水期和冻结期长,因而水
稻土发育程度不高,仍保留前身土壤的基本形态特征。按其前身划分为白浆土型水稻土,草甸
土型水稻土,沼泽土型水稻土,河淤土型水稻土 4种。它们共同特点是分布在地势低平,灌溉
便利,水源充足的冲积平原和山间谷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本县水稻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
在抓好排灌系统配套的同时,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化学肥料,使水稻土得到培育,水稻生产
得到稳步发展。

   穆棱县土壤面积构成统计表
   单位:亩


  注;上表数字从1981年10月县上壤普查办公室对县内946.8万亩土壤进行普查分析所得

   穆棱县土壤面积分布表
   单位:亩



   穆棱县耕地土壤状况表
   单位:亩





   穆棱县各种土壤与地形相关示意图

穆棱县土壤图


  附注 本图中苏国界系按照有关不平等的中俄有关界约标绘 默龙江地质矿产局第一地
质调查所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