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医疗

第一节 机构



  

  一、药 铺

  东清铁路通车后,境区较大集镇商品交易市场日渐繁荣,商号日多,医药店铺应时而生,
最早的是1905年在上城子开业的仁华久药店。随后,1922年马桥河的慎泰号,1924年八面通的
仁华永相继开张。到1933年全县中药店发展到10家,中医中药40余人。这些中药店铺,均有坐
堂中医,兼制中成药。有的兼营西药、文具纸张。

  1933年后,中药店铺渐增,1937年日本人经营的西药店家庭堂在八面通开业。至 1945年8
月14日全县解放,中西药店发展到20余家。县内街村都有药店营业,在西医院日增的情况下,
中医药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萧条局面,有的倒闭。中医30余人,倍受日伪当局严格限制,收入
微薄,流动较大。

  解放以后,中西医药事业在战乱中有的维持、有的关闭,也有的开设新店挂牌营业。日本
人经营的西药店已不复存在,而中药店铺兼营的却越来越多,坐堂行医的中医减少,流散中医
也为数寥寥。此间新开设的药店,有八面通的同和元、义和祥、世和福、天福厚4家和翟富元
在磨刀石开设一家专营中药的药店。

  1953年 4月,伴随着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维持下来的中药店铺和中医,均走向联营道路,
全县组建了7个联合诊所。从而结束了中医中药事业的个体经营。1956年6月穆棱县药材公司成
立,统管全县药材生产、收购、加工、供应工作;是年医药公司成立,负责中西药品、医疗器
械的采购和供应。从此,穆棱县的医药事业日益发展,适应了日益增长的医药供应和器械设备
的需求。

  二、诊 所

  县内第一家诊所是穆兰忱于民国14年(1925年)在县城开办的中医诊所。伪满康德元年(1934
年),县公署在八面通开设公医诊所,置西医师和西药调剂各1人。1947年八面

  通三街合作社聘用满庆山开办西医诊所,张维范在下城子开办西医诊所,1948年王振武在
八面通开办西医诊所,康育生在穆棱开办中医诊所。1953年 4月,全县除磨刀石区外,各区均
有1处中医联合诊所,八面通另有1处朝鲜族中西医联合诊所,全县参加联合的中医药人员共35
人,占全县中医药人员的 92.1%。1957年磨刀石联合诊所成立,至此全县中医、中药人员全部
走向联合道路。1970年,全县各农村大队相继建立起卫生所(室)196个,置简易病床110张,配
有农村赤脚医生359人(包括少数县、社下派医务人员)。1983 年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县
农村出现多种形式办医,全县 15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卫生所,把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
生育、地方病防治、卫生宣传工作统筹起来,适应了农村防病、治病的需要。1985年全县农村
各种形式办的卫生所共193个,其中资金由村委会全包的有13个。由收益中解决的 18个,收益
加补助的162个。全县农村实现了村村有医有药,方便了群众防病治病。

   几个年度全县农村卫生所卫生工作人员情况






  三、医 院

  (一)私人医院

  县内第一家私人开设的西医院是日本人于民国九年(1920年)在梨树镇开办的松江齿科医院。
5年后,金东烨在八面通开办东光西医院, 俄国人普列什阔夫在梨树镇穆棱煤矿开设西医院。
民国18年(1929年)金琪斗在县城(今兴源镇)开办云溪西医院。民国20年(1931年)崔海庭在梨树
镇开办守仁医院,金东洁在八面通开办济满医院。1933年日军占领穆棱县以后,县内较大村镇
陆续开设的医院有八面通的卫生医院、梨树镇的维新医院、中西医院、仁山医院,赵秀峰在马
桥河开办桥河医院、谷向暄在穆棱开办北满医院。到1935年末统计全县有西医25人。此后,1937
年日本人在梨树镇开设日药院。金正一在兴源镇开办厚生医院。这些私人开办的医院均为内科
兼外科处置,每院只一名西医,有的兼营中成药。

  (二)伪满县医院

  伪满康德6年 (1939年),伪县公署于县所在地穆棱街设置县立医院。医院设内科、外科、
妇产科、儿科、眼科、花柳科、化验科、药局、供应室,有病床 80张,全院有医、护人员120
余人。伪满康德 8年(1941年),日伪当局在穆棱街建立康生院,对吸食鸦片的人实行强制戒烟。

  (三)县、乡医院

  穆棱县人民医院 穆棱县立人民医院1947年2月在县城建立,建院初期仅有6名医护人员。
1949年有病床12张,全院11名医护和行政人员。1950年7月,设置在县民政科2名卫生干部合并
到县医院,并改县立医院为县卫生院。兼负全县的卫生行政工作,全院医护工作人员发展到26
人。1952年8月,县卫生院增设公费科,兼负对全县干部的公费医疗。1954年 5月新建成600平
方米的门诊部(县邮局北侧),除原设的内外科、公费科外,增设了妇科、儿科、注射室、药局、
化验室、病房,同时成立了医疗预防、总务两个股,负责医务和行政管理。1956年增设了中医
科和中药局。是年1o月,县卫生院改为县人民医院。1957年设置了 X光室。1961年建立了制剂
室。1962年新建1 440平方米的住院处大楼投入使用。1971年于住院处楼前新建720平方米门诊
部。1975年于门诊部后侧增建住院用房720平方米。1977年7月31日住院处二楼失火,各科室主
要设备被焚。1981年住院处重建 2 200平方米三层楼房竣工,是年增设理疗科。1983年于原防
疫站旧址增设门诊部 1处。1984年12月实行院长负责制,各科室落实了技术经济岗位责任制。
县人民医院建筑总面积5 648平方米,职工200人,门诊与住院处共16个科室,有中级医护人员
11名,有病床180张,是全县医疗技术指导中心。

  县第二人民医院 穆棱县第二人民医院设在穆棱镇。这个院的前身是穆棱地区医院。建
院于1950年,初期只有 3名医护人员。1956年改为镇卫生所、公社卫生院。1963年设病床10张。
1964年卫生院失火烧毁。1966年新建 500平方米门诊部投入使用。1968年牡丹江地区医院、市
结核医院、县医院先后下放34名医务人员充实这个公社医院,根据其医疗技术力量,1969年改
为穆棱地区卫生院。1985年2月改为县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建筑面积1 100平方米,设 3个门诊
部 1个住院处,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室、
制剂室等,有病床50张,全院职工71人,其中中级医护人员6名。

  县中医院 穆棱县中医院建于1980年12月。1981月11月经县政府批准纳入卫生事业集体
所有制编制。1982年10月增设了检验科、心电室。1984年末设观察室,置13 张病床,1985年1
月经省卫生厅批准转为全民所有制。充实了医疗技术骨干。全院职工发展到46人,设有 2个门
诊部、13个科室。

  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由于建立时间较久,医疗技术力量、医疗设备都不断得到充
实和加强。基本发挥了乡镇卫生院所承担的医疗预防的技术指导作用。

   1985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情况



   几个年度县乡医疗防保机构和病床位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