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1949年——1985年)
新中国成立36年来,穆棱县人口增长进入极盛时期。1949年全县共有12 825户,人口57 7
08人。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增至282 182人,36年间人口净增224 474人,比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1949年增长4.9倍,平均每年增加6 802人。在此期间梨树区、碱场矿划为鸡西市,人口增
长未计算在内。
人口增长加快的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有利于人口繁衍;二是加强卫生保健工作,人均寿命提高,儿童死亡率降低,前期没
有重视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大。例如1968年人口自然增长6 378人,增长率为36.5‰。
三是全县地广人稀,有很多可垦荒地。“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地盲目流入大量人口,据1974
年不完全统计,一年自由流入穆棱县境 6 896人;四是穆棱在工农业发展同时,也发展了林业
和采矿业,从外地迁入大量职业工人。
由山东省中部各县迁来的移民,多分布在马桥河、穆棱、下城子、河西等乡镇的山区村屯。
如马桥河乡杨木村、山东村大部分是由山东移民组成,号称“山东市”。从辽东凤城、宽甸、
岫岩一带迁来的移民居住在福禄、河西、八面通各乡镇,其中有一部分是满族。如纯盛村全部
是辽宁人,这些移民多以亲属乡里关系,来穆棱之后聚居于一村一屯,往往带有原籍地的语言
和风俗习惯的特点,外人入村宛如置身于异乡。
1982年7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总数为 285 103人,其中常住本县人
口272 264人,占人口总数的95%;常住本县户口在外地的8 526人,占 3.0%;人住本县户口待
定的4 313人,占15%。同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64 351人比较,29年间增加了220 752
人,增长3.43倍,平均每年增加7 914人,平均增长率为 5.2%。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总
人口142 648人比较,18年间增加142 455人,增长了99.9%,平均每年增加7 914人,平均增长
率3.9%,18年间人口翻一番。此间出生109 643人,死亡19 566人,自然增长 90 068人,自然
增长率为23.4‰;占增长人口的63.2%;此间迁入251 463人,迁出199 076人,机械增长52 387
人,占增加人口的36.8%。
据县公安局提供穆棱县1985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66 134户,286 037人,其中男性146 688
人,女性139 349人,女百对男105人,户均人口4.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43.8人。1985年
内出生3 365人;出生率11.7‰;死亡1 348人,死亡率4.72‰;自然增长率 7.0‰。本年内由
外地迁入9 110人,迁往外地9 521人,机械减少411人。
新中国成立后历年人口变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