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征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5月) 是冷暖空气交替最激烈时期,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前期气温较低,
后期因太阳辐射增强,暖空气开始活跃,天气多变,春风大,风力强,最大风力达7~8级,有
时超过8级;风向多为西南转西北风,加上春季降水较少(90毫米),蒸发量大(393.8毫米),天
气干燥,常出现春旱局面。春季是霜冻终止的季节,终霜年均在5月7日,最晚出现在5月26(1964
年),由于终霜拖后,往往出现“倒春寒”,对作物生长不利。冻土一般从4月7日开始解冻,4
月下旬开始返浆,5月中旬可全部化通。

  夏季(6~8月) 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的影响,东南季风加强,西伯利亚冷空气
后撤,海洋暖湿空气不断侵入,此季太阳辐射最强,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气温为20.3℃, 7月
份最热,平均为 21.9℃,极端最高气温达37.1℃(1972年7月8),≥10℃活动积温为1 869℃,
占全年积温 72.2%。夏季降水集中,季平均降水为30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7.1%,最多年份
降雨量达471.2毫米(1965年);最少年份为137.8毫米(1954年),历年峰值月最多降雨量达231.6
毫米(1965年 8月)。由于夏季对流加强,常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大暴雨天气,时有冰雹出现,
在气旋活动频繁的年份,可出现连阴续雨天气,1963年7月21日至 8月3日曾出现过连续14天阴
雨。季蒸发量为519.9 毫米,占全年蒸发量42.9%。日照时数为690.9小时,略高于春季,但辐
射强度大。由于夏季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充沛,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的年份出现低温
和连续阴雨也将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秋季( 9~10月)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移,北来冷空气势力迅速增强,时有小股侵入,气
温开始缓降,季平均气温为10.1℃,其中9月份气温较8月下降5.5℃;10月份又较9月份下降9.8℃。
且白天温度高,夜间降温剧烈。本季≥10℃活动积温为408.9℃,仅占全年活动积温15.8%。初
霜平均在9月29日出现,最早初霜为1960年 9月9日,最晚为1979年与1983年10月16日,老百姓
称为“自老山”。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09.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20.4%,历史上1956、1959、1972
年,秋季降水分别达到 195.8、208.9、202.7毫米,因此出现秋涝,特别是10月份降雨过多,
对秋收有直接影响,即群众所说的“埋汰秋”。相对的说,由于秋雨大,底墒足,对下年保苗
较为有利。秋季降水多为雨,从10月中旬后转向降雪,初雪平均出现在10月14日,最早为1977
年9月21日。从10月下旬土地开始封冻,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

  冬季(11月~ 2月) 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冬季严寒,千里冰封,干燥少雪,多西北风。
季平均气温为-15.5℃,最冷在1月,平均气温为-20.1℃,极端最低气温-37.8℃(1980年1月15
日),整个冬季降水很少,季平均降水量为3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5.7%,历史上冬季降水
超过50毫米只有 7个年份,1950年冬雪之大,超过了历史记录,据富锦水位站观测资料记载:
降水量达140.3毫米(包括1951年1月~2月),造成公路交通雪阻,为历史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