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
第三节 党员
1932年至1945年8月12日,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本县是地下活动时期,党员有坐牢与砍头
的危险。
1932年建立安邦河党支部,至1937年2月建立中共富锦县委,6年间,发展党员十五、六名。
县委建立后,发展党员较快,至年末,全县有党员近百名。党员出身主要是受压迫很重的贫苦
农民。他们很勇敢,斗争性强。1934年农历正月初三,中共党员金正国、李春满等 4人,以送
礼为名去地主高大麻子家准备缴高家的武器,敌我互相开火,高家炮手被我击毙数人,我牺牲
3人,金正国脱险。
1938年 3月15日,富锦县日伪各特务组织根据所得到的情报,对本县共产党员进行了大逮
捕,大屠杀。中共党员赵明久、小李子、任木匠、李石远、李连贵等人英勇就义。
1933年 2月,中共党员张进思(即张甲洲)由巴彦到富锦中学担任教师,于天放由齐齐哈尔
来富锦中学担任教师,张于二人,以教师的职业为掩护,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在张进思、于天
放、王文郁等中共党员的教育下,富锦中学有许多学生参加了抗日救国的斗争。1937年张进思
和于天放一同奔赴抗联十一军;不幸的是张进思走到中途被伪保卫团发现,开枪击中腹部牺牲。
1945年8月12日富锦解放,至1948年3月,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富锦是秘密活动时期。
1945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合江工作委员会,陆续往本县派遣党员,以开辟下江革命工
作。10月,杨振魁、于炳麟等6名党员到富锦,11月,孙为、胡绍中、张健等14 名党员到富锦,
经过土地改革、民主建政等活动,吸收了一部分积极分子入党。
1946年 4月,富锦县开始反奸清算(后称土地改革),建党工作也从此开始。在土改运动中,
建党工作是秘密的,发展党员是采取积极、慎重、个别发展的方针。但是,随着土改高潮的到
来,有些地方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很多积极分子,而工作队又忙于组织斗争,考查一个入党对象
往往就很简单,只要斗争积极就行,所以有的地方把成份不纯及品质差的人也吸收到党里来,
县委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将一些阶级异己分子从党内清洗出去。
1948年春,党在群众中公开了,党员名单、支委名单都在一定的会议上作了公布。公开后,
吸收党员是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批准的方式。是年11月,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的建党工作作了指
示。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吸收党员的方式上,将“自报公议”明确为“党决定和批准”,即由
支部大会决定,党委批准。
公开建党后,党员发展很快。1949年,全县有党员5 093名(包括已并入富锦的同江与绥滨
两地),是1948年党公开时1 000人的5倍。
1950年至1955年,6年间发展不大,全县党员总数仍是5 000名左右。1956年一年的时间增
加1 000余名,达到6 263名。1958年各项事业“大跃进”,党员发展工作也随之“跃进”,一
年的时间发展党员1 000余名,全县党员总数达到7 280名。1959年至1963年,五年间,发展不
大,党员总数均在 7 500名左右。1964年绥滨从富锦分出单独建县,绥滨县的党政干部均由富
锦县抽调,因而富锦县党员总数减少,分县后,富锦县党员总数为4 565名。1965年7月,本县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1966年5月社教运动结束。此次运动,本县发展新党员1 867名,全
县党员已达 6 432名。社教运动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即随之开始。受“文化大革命”冲
击,本县党组织停止一切活动。但是,1975年至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前,这二年时间内,
本县党员骤增,共发展2 500余名,总数达到9 108名。1985年,本县党员总数10 690名。
1979年以前,本县发展党员注重出身,强调家庭成份,以工人、贫下中农为主;知识分子
入党较难。家庭出身不好的知识分子入党更难。1980年以后,特别是1981年 9月中共富锦县委
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以后,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已经解决。县委对知识
分子在政治上关怀信任。1981年至1983年,全县有112名知识分子入党。
1949年与1985年党员文化层次比较 1949年党员总数 5 093名(包括同江、绥滨);1985年
党员总数10 690名(同江、绥滨早已划出单独建县,不含同江、绥滨)。党员增加:5 597名。
1949年党员文化层次:大专以上文化4名,占党员总数0.08%,高中文化39名,占党员总数
0.76%,初中文化484名,占党员总数9.50%,小学文化1 852名,占党员总数36.36%,文盲2 714
名,占党员总数53.29%;1985年党员文化层次:大专以上文化381名,占党员总数3.56%,中专
文化733名,占党员总数6.86%,高中文化1 595名,占党员总数14.92%,初中文化3 536名,占
党员总数33.07%,小学文化3 426名,占党员总数32.05%,文盲1 019名,占党员总数9.53%。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党员1985年比1949年增加 3.48%,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的党员1985
年比1949年增加 21.02%,具有初中文化的党员1985年比1949年增加23.5%,具有小学文化的党
员1985年比1949年降低4.29%,文盲1985年比1949年降低43.76%。
党员按系统分布情况 1949年分布在工业交通系统的党员110名,占全县党员总数2.16%,
农林水4 032名,占79.16%,财粮贸87名,占1.71%,文教卫生87名,占1.71%,机关646名,占
12.68%,其他131名,占2.57%。1985年分布在工业交通系统的党员 1 737名,占全县党员总数
16.25%,农林水4 760名,占4 4.53%,财粮贸1 191 名,占11.1 4%,文教卫生891名,占8.33%,
机关1 887名,占17.65%,其他224名,占2.10%。
1985年与1949年相比:工交系统增加14.09%,农林水减少34.63%,财粮贸增加 9.43%,文
教卫生增加6.52%,机关增加1,97%,其他减少0.47%。(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