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三节 群众体育
富锦县群众体育,解放前一直处于自流状态,1946年县民主政府成立后才有了广泛的开展。
从1946年到1950年的五年间,全县参加田径人数3 700多人,参加男子篮球队、排球队760多人,
乒乓球队 460人,女子篮球队68人,女子排球队40人。女子乒乓球队76人,1953年经常参加广
播体操的人数达5 700人,劳卫制合格者1 320人。
1952年,县政府成立了体育分会,与文教科合署办公。1953年党号召体育事业要为生产建
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毛主席这时又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因此,群
众体育运动在本县蓬勃兴起。劳卫制锻炼得到了推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1980年以后县城内
普遍开展以五项活动(广播体操、打拳、长跑、游泳、球类)和冬季以冰雪活动为重点内容的群
众性体育活动。本县自1982年被省批准为“田径之乡”以后,参加田径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每
天都有近万人参加长跑。全家坚持常年锻炼的有20多户,其中原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宋桂芳一
家老少三代常年坚持锻炼,受到省和国家的奖励,被评为省和国家“体育之家”。为了鼓励开
展活动好的单位及个人,本县于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连续四年召开了奖励大会,
有14个系统、5个乡镇、10个中学、 5个体育模范家庭,800多名积极分子受到了奖励。1984年、
1985年本县被评为黑龙江省体育先进县。
一、武术
武术又称国术。民国8年(1919年),恒德庆老板刘竹林开办了一所民间武术馆,招几十名
青少年学习武术,学员缴纳学费给武术教师。
60年代初,刘宪斌建立了一处富锦县武术馆,学员每人每月交学费2元。刘宪斌教学员学
习刀、枪、棍棒以及各路拳术。学员曾多次在县运动会上表演。
富锦镇有一老人姓沈,武术比较高明,有些青少年主动认他为师学习武术。
“文化大革命”中,武术馆停办,武术教师多次挨斗,武术活动也受到了影响。
二、太极拳80年代富锦县打太极拳成风,练“鹤翔桩”气功和“五禽戏”的人越来越多。
县里派韩云鹏、张国华等人到省里学习,回来后,在县里连续办了两期训练班。县针织厂职工
曾多次在县的运动会上做太极拳表演。
三、气功气功在富锦县的兴起是从1983年开始的。满福忠、郭希文、孔昭硕在合江地区体
委气功班学习后,分别在烈士塔下和火车站前开展“鹤翔桩”气功功法的辅导活动。每处约30
至40人。
1983年8月,韩云鹏参加哈市体委办的“鹤翔桩”气功班学习,1984年1月,又参加省总工
会的气功班,向佟桂珍、展庆坤老师学习了“鹤翔桩”功理、功法的系统理论和“大雁功”
(前64式)并考试合格,获得了省级气功辅导员证书。
1984年 5月,本县体委主办了“鹤翔桩”气功辅导员学习班。经42天的培训,系统地学习
了“鹤功”的功理、功法和防偏、纠偏方法。培训24名县级“鹤功”辅导员。县体委颁发了辅
导员证书。不久即在全县运动会做了集体气功表演。
1984年 7月,韩云鹏和任连仲又去省参加气功科学研究会聘请的马礼堂气功师举办的气功
班,学习了“六字诀”、“洗髓金经”、“太极气功”。韩云鹏又去哈尔滨建工学院的气功班
向佟桂珍老师学习了“大雁功”(后64式)。
1984年 8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富锦县气功协会,由韩云鹏起草了《富锦县气功协会章程
(草案)》,组成了以县政协副主席王兴坤为首的临时理事会。其成员包括有关部门领导34人。
1985年春,根据省体委的指示和实践结果,认为领导班子庞大,不利于活动,故将理事会
成员压缩(包括在职10人,离退休干部6人)。
1985年,在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主持下,由韩云鹏、任连仲先后办了“六字诀”和“洗
髓金经”两个班。每班学员40人左右。
自1985年 8月25日起,理事会有韩云鹏、张述春、任连仲、刘岩等四人参加全国中华气功
进修学院函授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