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编 卫生编下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前,本县医药卫生事业处于空白时期。生活在这里的赫哲族,无
医无药,生死由天,靠“萨满”(类似汉族的巫医神汉)驱鬼逐魔治病。那时天花、瘟病等严重
威胁着这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随着“开放官荒,招民引佃,汉民渐聚”,始有外地游方郎中流
入。本县第一位中医李凯臣,早在嘎尔当设协领衙门时,即来此地行医。
民国初期,由于垦荒移民渐增,地方工商业日益兴盛,医药事业亦渐兴起,全县已有中医
10多人,县城内先后已有6家中药店相继开业。
本县西医的传入,始于民国 7年(1918年),医师杨华廷在县城中创办了第一所私人医院—
—协济医院。至民国19年私立医院已有 4家(协济、乾九、惠存、德民医院),但设备简陋,共
有简易病床15张。当时统治者借口财政拮据,无力兴办公立医疗保健设施,而热心提倡封建迷
信和宿命论,广修庙宇,假行善事,愚弄人民。
民国年间,本县也曾有霍乱、天花大流行,肠伤寒、麻疹、痢疾及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年
年都有发生或流行,造成大批居民的死亡。
1932年 5月,日本侵略者占据富锦后,人民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是年一场特大洪水退后,
造成了肠伤寒、斑疹伤寒等疫病的大流行。
伪满康德 5年(1938年),日伪统治者,为拢络人心,在县城中设立了私办公助的“福民医
院”(挂名为公医诊所),开办时只有医护人员 6人,。此间私人医院已有12家之多,但其药费
昂贵,只是少数有钱人家能看起病,穷苦人是不能问津的。
伪满康德 9年(1942年),设立“富锦县立病院”,医护人员有40余人(多系日人),能住院
治病的亦多为日伪官公吏和日本侨民。同时还设有康生院、传染病院,也是徒有虚名。
解放后,于1946年12月,民主政府组建县立医院,不久又同合江军区卫生处、军区第三医
院合并改组为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富锦医院(兼负地方干群医疗),至1948年军区医院随军南
下,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9年,同江、绥滨先后并入本县,原富锦县立医院又改组为全县卫生行政、医疗防疫保
健的综合机构——富锦县人民卫生院。1952年 3月,县人民政府设卫生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
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团结新老中西各部份医药卫生人员,加强了人民医药卫生保健事业的
建设。
建国初期,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有县卫生院(下设门诊部)一处及区诊疗所两处,专业卫生工
作人员38人,床位20张;个体开业的中西医、药、助产、牙科等人员有204人。
50年代初期,在加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的同时,兴办了区(乡)卫生所和城乡中西医联
合诊所。1956年全县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各种经营体制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至102处(县级
5处、区乡以下48处,城乡联合诊所21处、个体开业诊所28处)。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原14处
区卫生所改组为人民公社卫生院,区(乡)以下各种经济体制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公社卫生院、
所和作业区卫生室。
60年代初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2年底,全县
地方卫生部门所属卫生事业机构,经调整为92处,其中:全民办的有23处;医生集体办的 6处,
公社、生产大队办的67处。1964年富、绥分县后,县、社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尚有20处,基层卫
生所(室)26处,专业卫生工作人员576人,有床位240张。
1970年,农村兴办合作医疗,生产大队卫生所有了较大发展, 296个生产大队办起“合作
医疗站”284处,有“赤脚医生”51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事业亦受到干扰与破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
县列为全省三分之一卫生事业建设重点县,经整顿、改革加强了县、社、队三级医疗卫生网的
建设,至1985年底,已有县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 8处:即县中心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
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卫生职工学校以及口腔医院(集体所有),乡(镇)卫
生院18处(内含中心乡、镇卫生院7处),专业卫生工作人员达1 086人,床位497张(实际开放床
位数)。乡村卫生所367处,现有乡村医生(赤脚医生)186人,卫生贾326人;城乡个体开业医务
人员19人。此外,县境内还有其它部门所属医疗卫生机构219处,人员1 540人,床位425处。
建国36年来,在“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
方针指引下,全县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已基本形成,医疗装备
逐渐充实,技术队伍日益壮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年年提高,积极推行和落实了各项医疗卫生
保健措施,开展了防病治病、卫生防疫、卫生运动、卫生宣教、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妇幼
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工作。危害全县人民的传染病、地方病及常见多发病等发病率年年下降,人
民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1982年典型调查统计)已达70.2岁,男性为
69.4岁,女性为70.9岁。
附:建国以来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简表。
建国以来富锦县卫生事业发展简表
续表
续表
注:1,表中空白栏无数字者,暂无从查考。
2.1950~1951年地方卫生部门床位、人员数含战勤医院。
3.1985年“赤脚医生”栏为有征中级乡村医生数、“卫生员”栏为原“赤脚医生”的初级
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