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工作

第二节 医疗工作




  一、门诊与住院

  县医院1949年1—7月份,平均E1门诊量只有45.8人次,收容住院人数为 137人,至1956年
全年门诊诊疗人数达46 330人次(日门诊量126.9人次),住院人数798人。1985年全年门诊诊疗
人数上升为161 516人次(日门诊量4 42.5人次),住院人数4 372人,分别为1956年的3.49倍和
5.48倍,出院病人的治愈、好转率由1956年的82.2%,提高至96.07%。其历年门诊、住院动态
及近14年的住院病人疾病分类见表一、二。

  表一 县医院门诊、住院工作动态(简表)



  表二
   1972~1985年县医院住院疾病分类统计
   单位:病例数



   续表



  二、巡回医疗与地段医疗

  根据《医院工作四十条》规定,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医院以医疗为中心扩大预防。于
60年代初,城镇医疗单位为搞好农村医疗预防工作,加强农村基层业务技术指导,县级医院每
年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分批分期组成医疗队(或称卫生工作队)深入农村重点病区及偏远地
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协助基层卫生院、所开展防病治病、卫生运动,并有计划地派出各科业
务技术骨干,帮带指导基层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组织培训农村保健员、卫生员、接生
员等。

  县中心医院1963~1976年即先后组织87个巡回医疗队或组,有 480余人次,常年活动在基
层,送医送药上门,配合农村中心工作,指导卫生运动,搞“五有三勤”、“两管五改”等农
村卫生基本建设,并为农村培养训练中、初级卫生人员250余人。

  在城镇中实行了地段医疗制。县中心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及镇卫生院,划分地段医疗
责任区,分片包干落实专兼职地段责任医生。1963年县卫生科制定了《地段医疗职责范围与任
务》,其主要内容:指导开展卫生运动;负责预防接种及传染病、地方病普查普治;开展卫生
宣教及家庭病床等工作。

  县中心医院,80年代初,增设预防保健科,编制7人,其地段责任区分担镇内3个街道办事
处20个居民委,达 7 480户,地段人口为30 971人,近全镇人口的二分之一,其他中医院、口
腔医院、镇卫生院等均各分担一个办事处或若干居民委。至1985年进一步充实与加强了两大医
院的预防保健科,调整责任地段,划区领导开展城镇的社会卫生工作,县级医院已由单纯医疗
型向医疗预防型转化。1985年除全面完成各责任地段的各项免疫接种、疾病监测等任务外,两
大医院年内还开展家庭病床 305张,病床工作日累计达4 665床/日,深入地段共诊治老、弱、
慢、残病人2 270人次,并有8 347人次,接受康复指导,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