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技术水平 建国前,县医院限于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只能解决小伤小病治疗,外科除能做普通
外伤缝合、脓肿均开外,阑尾切除及疝气修补则是“大手术”了。1949年,富、绥、同三县合
并后,技术力量集中已能开展剖腹产、截肢、子宫肌瘤切除等手术。至1956年除外科相继开展
了子宫外孕、胃次全切除、胃肠吻合等较大手术外,内、妇、儿、五官等科的诊断、治疗水平
也相应逐步提高。
60年代中期,重点加强农村公社卫生院的装备与充实技术力量,至70年代初期,六处中心
公社卫生院(地区医院)均能开展下腹部手术及计划生育四术,内科疑难症的诊治与急诊急救水
平也有所提高。
县中心医院,自1978年以来,经过几年调整建设,各科技水平均得到迅速提高,80年代初
期各科技术水平已达到:
内科 已能熟练掌握内科领域的危重、疑难症的诊断与治疗,如休克、心衰、呼衰、肾衰、
肝衰等。已开展心脏监护、乙状镜及纤维胃镜等检查监护技术,多数临床医生已掌握中西两套
本领,应用于临床实际;
外科 已开展开颅术、颅内血肿清除术、上下腹部手术、骨外科及脑血管手术等,并能掌
握高频电刀、膀胱镜检查等技术;
妇产科 能正确及时处理妊娠中毒、各种难产、失血性与感染性休克及子宫全切、妇科肿
瘤切除、乳腺癌根治术等;
儿科 能较熟练掌握小儿常见多发病、免疫与遗传等疾病,对临床中出现的休克、循环衰
竭、呼吸衰竭、肾衰等能及时合理处置,并在运用中西两法诊治小儿肾病方面积累一一定经验;
五官科 已开展乳突根治术、眼球摘除、角膜移植以及各种白内障摘除等内、外眼手术,
并首创泪囊鼻泪管再造术成功;
各医技科室的技术水平,也相应地不断提高:检验科已能开展质控中的12项、蛋白电泳、
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胆碱酯酶测定等新技术;放射线科已开展胆囊、子宫输卵管、肾盂、膀胱、
关节腔等造影以及断层摄影、透颅等。
附
1985年县医院各科出院病人诊断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