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修志始末

四、修志始末



  1980年 4月15日成立富锦县志编写委员会,由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任炳镐任主任委员,
宣传部副部长韩云鹏兼抓县志工作。编委会下设办公室,由焦贵林负责县志办公室工作。又从
文教系统抽调李大洁、于跃渊、孙志果参加县志编写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于1980年 5月15
日县志办开始工作。编写人员的工作积级性虽然很高,但都不懂修志业务。想找个样本也没有。
《富锦县志》就是在一无经验,二无范本的情况下开始编修的。

  富锦县历史上没有县志,只是中华民国12年(1923年)由县知事宋云桐和一位叫曹霈恩的科
长合写了不足万字的《富锦史录》,多是对富锦历史的考究,对编修新方志借鉴不大。1960年,
富锦县曾搭过修志班子,后因经济困难修志工作便搁下了。鉴于此种情况,参加《富锦县志》
编修的同志们认识到这是在干富锦县历史上破天荒的事。究竟怎样写 ?经大家研究,认为首先
应制订个修志指导思想,然后再研究一下志书的特点。当时修志人员制订了,以“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修志”,又订了几条注意事项,即一要实事求是,二要用充分的历史
资料说话。工作步骤:一是研究纲目,列出提纲,二是分工包干负责,三是搜集资料,四是试
写。经过一段工作,资料是搜集了一些,究竟怎样写,“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盖楼房要有个
设计图,写县志也要有个志书形式,也要搞个总体设计。于是按照通史的常用编写方法,来了
个分期;但毕竟写的是志书,又来了个分类叙述。1980年12月,富锦县志办 5名修志人员用这
种“分期分类叙述”的分期体写了20万字的《富锦县志(上古—1945年)》第一卷,由本县印刷
厂印了 3 000册,做为征求意见稿分别送给全县各单位审阅。1981年春开始编修《富锦县志》
第二卷,此时编写人员稍有变动,孙志果调县委宣传部工作,调县图书馆长陆国亮来县志办。
至1983年3月印制了《富锦县志(1945年8月—1956年)》第二卷。

  自1983年 5月起,富锦县志办公室调整了修志人员。调整后的编写人员除编修《富锦县志》
第三、四卷外,又对已印制的一、二卷进行修订。1983年12月完成了《富锦县志》第一、二卷
的修订工作;1984年7月修成《富锦县志》第三、四卷;1984年8月改《富锦县志》分期体为古
今一贯体,至1984年12月全部脱稿。1985年 2月,中共富锦县委责成宣传部副部长刘良、组织
部副部长申士杰代表县委对《富锦县志》稿全面审查。1985年 5月15日中共佳木斯市委、佳木
斯市政府组成7人审稿小组来富锦审查《富锦县志》稿,经过15天的审查,于5月30日完毕。

  1985年6月1日,富锦县志办 6名编写人员按照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审稿小组同志的意见,
分别对自己所执笔写的编章进行加工修改,至1985年7月5日修改完毕。1985年1o月25日至30日,
佳木斯市政府同市史志办的同志来富锦复审《富锦县志》,审稿小组提议《富锦县志》下限再
延一年至1984年。1985年11月至1986年 3月,按佳木斯市政府审稿小组意见,由王渊、李大洁、
焦贵林、蔡平等4人分别对《富锦县志》进行修改和续写。1986年3月黑龙江省编审委员会召开
县志主编工作会议提出全省县志下限一律延至1985年。根据省编审委员会意见,《富锦县志》
又进行续写,至1990年 6月修订完毕。1990年10月25日送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审查。《富锦
县志》经黑龙江省地方志编委会副秘书长梁滨久和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指导处处长梁文玺与
柳成栋、刘桓等同志审查并修改,于1991年5月13日定稿,1991年5月25日送中国标准出版社秦
皇岛印刷厂印刷。

  以上为《富锦县志》编修全过程。

  在修志过程中,编委会主任任炳镐1983年 3月调汤原县委工作,先后由富锦县政府副县长
罗文孝和中共富锦县委副书记时速超、代理县长吕庆贤、副市长张喜成、刘良领导《富锦县志》
编修工作。

  《富锦县志》在编修过程中,得到全县许多单位特别是档案局、统计局的大力支持。

  许多在富锦县战斗过的老干部如王旭(新三)、孙为、许铁民、杨振魁、田澍、王明贵、赵
黎生、李敏、刘向书、杨枫、胡绍中、牟仁同、周鹏、杨兴武、(陈兴武)、郭革一、芦连峰、
薜华等都为《富锦县志》,提供了宝贵资料。县内吕庆丰、王自谦、王景新、鄂永庆、刘发、
侯云升、王荣、王福田、蒋作贵、阎风海、李茂玉、孙昌德、刘兴田、宋海舟、曹学颖等同志
都为县志编写做出了贡献。

  本志在印刷中,邀请了申世杰、冯玉湖、赵向文等同志做了校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