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同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处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汇流处一三江口,中苏国界线的南岸,
是黑龙江省的一个边境县。历来都是中苏两国经济贸易的口岸城镇之一。东经 132°18′22″
—134°7′15′。北纬47°25′47″—48°17′20″。东与抚远县接壤,南与富锦、饶河两县
相邻,西与绥滨县一水相接,北与苏联隔江相望。她犹如一颗晶莹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
边疆——北大门。
同江,历史悠久,古名“拉哈苏苏”,为赫哲族的原始部落。西周时期(公元前二世纪),
同江隶属肃慎国。光绪三十二年(1906),同江始设州治,名为临江州。宣统元年(1909)升至临
江府,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更名为临江县。民国 3年(1914年), 因临江县与奉天省
(现辽宁)的临江县重名,改名为同江县。民国21年(1932年) 6月初,日军侵占同江,设立伪县
公署,中华爱国仁人志士,奋起反抗,抗联七军一团与地方游击队团结抗日。1945年 8月10日,
同江解放,同年11月末成立同江县民主政府。1949年1月6日,撤销同江县制,划归富锦县管辖
的第十区。1959年 4月24日,同江区域划归抚远县,改名为同江镇。1966年1月1日,恢复同江
县建制。1987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同江,东西长 1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6164平方公里,全县现有121242口人,其
中:男63085人,女 581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5‰。全县(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有汉、
满、赫哲、朝鲜、蒙古、回、壮、苗、彝、侗、京、锡伯、布依、俄罗斯等14个民族。少数民
族4648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8%。全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西南沿江一带的乐业、三村、向
阳、同江等乡镇较为稠密,东南的大部地区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19.67人。
同江,水路陆路皆通,运输较为方便。县境内陆路有哈同(哈尔滨至同江)、 佳同(佳木斯
至同江),同抚(同江至抚远)等7条国防公路,境内线路全长178公里;水路航运线路总长199公
里(黑龙江166公里、松花江33公里),有大小码头五处,最大的横江口码头,可同时停泊5艘千
吨驳,沿松花江上达富锦、佳木斯、哈尔滨;沿黑龙江上达萝北、黑河、下抵抚远,途经乌苏
里江可抵饶河。水路相通,支干相连,车船通运,已成水陆运输的交通网络。1986年的客运量
已达76万人次,货运量28万吨。尤其是水上运输在中苏经贸发展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江,属古老三江冲积平原,中部沿黑龙江南岸局部地区低山丘陵地外,其余均为沉降平
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坡度很小,一般为1/5000—1/8000,海拔高度平均在50米左
右。东部地势低洼,多为大片沼泽湿地,中部为山地,属完达山余脉,从西向东依次有青龙山、
街津山、额图山、勤得利山,山岭环绕,连绵起伏,东西长约75公里,面积约 538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8%,山地平均高度在海拔150—200米之间。最高山峰额图山为626.8米。
同江,境内江河泡沼密布,纵横交错,松花江、黑龙江伴境而过,较大的河流12条,大、
小泡沼30多个, 总水面为343951亩, 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鲟、鲑、鲤鱼,“三花五罗”
(鲜花、鳊花、鳌花、鲖罗、鲅罗、哲罗、胡罗、雅罗)等,共16科,73种。1986年捕捞各种鲜
鱼15.6吨,鲜鱼籽3.5吨,销往国内外,总产值23万元。
同江,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因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干
燥寒冷,多西北风,江河结冻期 6个月;春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少,风大干旱,天气多变,日
温差异较大,夏季温热多雨,多东南风,气温从西向东递减,至八岔河东逐渐升高,年平均气
温为1.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21.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2.0℃,历年最高气温
为37.7℃,最低气温为-40.8℃;年积温平均为2410℃。全年降水量在333 —760毫米之间,春
季较少,夏季集中,最多是7月,历年平均在114毫米左右,秋季适中。全年日照2552小时,平
均日照 7小时,7月份最多是254小时,12月最少为149小时,全年日照为58%。无霜期年平均为
136天,最长为 158天。农作物生长期(5—9月),日照时数为120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切
霜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终霜在4月末至5月下旬,东部较为晚些。
同江,地属三江平原,地域广阔,土质肥沃,气侯湿润,雨量充沛,适于各种植物的生长
和动物的繁衍。全县农业耕地面积58.6万亩,以草甸土、黑土为主,次之暗棕壤、白浆土、沼
泽土、泥炭土等,农作物历来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其次是玉米、高梁、谷子、水稻,经济
作物有苘麻、亚麻、苏子、甜菜、黄烟等,1966年农业总产值 268.2万元,1986年农业总产值
3719万元,增长12.87倍;1966年粮豆薯总产2 329.9万斤,1986年8513万斤,增长3.65倍,是
黑龙江省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之一。
同江,沿黑龙江南岸中部属低山丘陵地区,有大小山脉 4座,大小岛屿46个,生长着柞、
桦、槐、椴及水曲柳等各种树木,还有人工栽种的落叶松、杨及少量的红松,生长茂密,成林
成材,郁郁葱葱,全县有林地面积共73.4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1.4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为
232万立方米。1986年造林5839亩,其中:用材林3607亩,经济林201亩,防护林1385亩,薪炭
林646亩。
同江有草原1322800亩,其中:一、二类草原达107万亩,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
1966年全县饲养马、牛等大牲畜2 373头,1986年全县饲养大牲畜9465头,比1966年增长3
倍。在一望无际原野,山地、岛屿、泡沼之间,鹿、熊、狼,狍及水獭,猞猁貂、黄鼠狼等各
种动物不时出没;野鸡、野鸭、大雁、仙鹤、天鹅等野生禽类成群结队栖息于此。还有猴头、
蘑菇、黑木耳、山葡萄、山梨,榛子,橡子,都柿、蕨菜等野生山产品极为丰富。
同江,1966年恢复县建制时,镇内有服装加工、弹棉、制砖、冰棍等。家手工业厂、社,
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均属自给性的生产,年产值只有 144万元。1986年,全县地方工业
已发展到57家,是1966年的6.3倍,产值1426万元,增长8.9倍。镇内有同江发电等工厂18家,
乡镇的粮油、食品、农机修理、制砖、水泥瓦等小厂房遍及乡村,尤其是同江酿酒厂、乳粉厂、
油米加工厂等。比较有名的《白酒》、《三江乳粉》已打入国内外市场,被列入省优部优产品。
同江,1966年有商业、服务业 9家,职工206人,年商品零售额289万元。1986年,全县已
有百货、食品、烟草、医药、五金等10个较大的专业公司,商业供应、 饮食服务网、点共414
个,服务人员991人,全年商品零售额已达4669.8万元,比1966年增长1 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
123.6万元,实现利润29.1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外贸也有新的发展。1986年出口大豆2165.71吨,蕨菜33.95吨。
自1959年至1986年,外贸出口商品有大豆、貂皮、貉皮、鲟鳇鱼籽、白瓜子、蕨菜、蔬菜等,
每年平均出口总额都在450—800万元之间。
同江,1966年全县有中、小学校28所,学生3934人,教师 158人。1986年,全县各类学校
发展到143所,比1966年增加115所,教职工818人,比1966年增加660人,学生15863人,比1966
年增加 11929人。职业技术教育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先后建立了农
机、农业、职业聋,哑等专业学校,以及电视大学,系统地进行专业技术及各种职业教育,为
本地培养各类专业专职人才。
同江,1966年至1986年,全县文学艺术创作比较活跃。民间业余文艺文学爱好者,充分利
用农间、工余、节假日,开展各项创作活动,共创作各种作品30首,分别在全国各种刊物发表,
有10余首歌曲分别在全国、省、地、县获奖。年已花甲画家尤永贵绘画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
省、地画展,《冰上人家》获国家文化部、中央美术家协会农民画展二等奖,《富裕起来》获
省农民书法画展特别奖。
同江,1966年全县有医疗单位 5个,医护人员22人。1986年,全县医疗单位增加到20个,
镇内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各 1处,乡卫生院8处,卫生所6处,共有医护人员398人,床位199张。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地提高。1966年建县初医疗设备不全、技术人才缺乏,
医疗条件较差,同江县医院只能医治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重病及疑难病人要送外地医治。
1986年,县医院不仅治多发病,并治愈疑难病患14例,脑外伤病开颅抢救13例。年门诊治疗病
人113655人次。住院医疗3355人,治愈2637人,好转642人,治愈率占78.6%,好转率达19.14%,
死亡率1.22%。
同江,经过改革开放,工农业管理体制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已见成效,工农市
场购销两旺,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1986年全县国民收入总值为 11565万元,国民生
产收入总额5597万元,人均国民收入 785元,全县储蓄额达740.2万元,人均储蓄141.6元,社
会商品零售额为4669.8万元,其中社会居民购买商品额为2798万元,人均消费为 625元。城乡
人民购买高档商品数量显著上升。城镇职工每百家有电视机92台,其中彩电15台,洗衣机51台,
收录机40台,自行车190辆;乡村农民每百户电视机39台,其中彩电4台,洗衣机23台,自行车
110辆,收录机7台。城乡人民居住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土草结构的住宅逐年减少,砖瓦结构
的住房逐年增多。至1986年,全县砖瓦结构住宅建筑面积254950平方米,镇内约有 80%职工群
众住上了砖瓦结构的住房。有部分职工住房设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屋内装有土暖气、
电灯、自来水等现代化的家庭设施。全县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6.1平方米。
同江,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同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同江的解放;解放后经历
了长期的努力,艰苦奋斗,同江已由一个万人小城镇,变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边
防重镇,跻身于国家和省对外贸易的口岸城市的行列。
同江,地处祖国的北疆,与苏隔江相望,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对岸苏联有1个边区、1个州、
3个市等5个城市,水上是通往苏联、日本、南朝鲜等国家的必由之路,对外贸易占有地理优势,
是国家南联北开的门户。
同江,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始腾飞,若能大力发掘资源并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把
握机遇、发挥优势、内联外开,必将大展宏图,突兴巨变。
同江,像一只仙鹤,在祖国东北三江平原之上,展翅飞翔,又像一艘远征的战舰,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行进在振兴中华、繁荣边疆、发展边贸的伟大里程中,扬帆满舵,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