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营农场
第三节 国营农场
一、青龙山农场
青龙山农场位于同江县中部,距县城东36公里。东经:132°51′—133°10′,北纬:47°
27′—47°29′。东部及东北与勤得利农场为邻,南和前进农场接壤,西部隔青龙河与秀山,
青河两乡相连。总面积566.69平方公里。
青龙山农场因北靠青龙山而得名,于1977年,取销兵团建制时改称农场。农场辖21个农业
队,1个良种队,1个副业队及部分场直企业。全场2278户,总人口85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84人,职工4135名。
青龙山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5℃,
最低极温-41.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最高极温36℃,有效积温2100℃—2400℃。无
霜期120天左右,年降雨量600—65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主要自然灾害为涝灾和
风灾。
农场地势平坦,坡地面降为1/8000—1/万,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拨55—61米。
农场现有耕地292754亩,占总面积的37%。林地70000亩,占总面积的8.23%。水域66200亩,
占总面积的5.88%。草原19000亩,占总面积的 22%。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
为10.95万亩,95250亩,平均亩产220斤。副业生产以养鹿著名,年产鹿茸400两。较大的水利
工程为三条排水渠,总长10公里,受益面积26万亩。
场部是经济文化中心,有交通运输、粮食加工、农机修配、建筑工程队和商店等机构。文
教、卫生事业有影剧院、广播站各1处。中学 2所,小学19所,专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218
人。有职工医院 1所,医务人员79人,专职医生26人,各生产队有卫生所20个,医务人员32人,
专职医生3人。床位30张。
二、前进农场
前进农场位于同江县中南部,距县城东南46.5公里,东经:135°7′,北纬:47°32′。
东与洪河农场相连,南与富锦县接壤,西北及东北部同青龙山农场、勤得利农场毗邻。地形属
冲积平原,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
前进农场建于1969年,原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60团,1977年取消兵团建制改为农场。
农场辖23个农业队,13个工副单位,全场2087户,总人口102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人,
职工4444人。
前进农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2℃,极端
最低温度-3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温度35℃,有效积温2200℃—2500℃,
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雨量500毫米,集中于 7、8、9三个月,平均海拨54—56米,自西向东
坡降16000—1/万。因气候及地形影响, 农业生产极易受旱涝、低温、早霜等灾害,洪涝灾害
威胁尤其严重。
农场土地总面积为400870亩,林地20000亩,占总面积的5%。草地7500亩,占总面积的1.62%。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67228亩、133644亩,平均亩产 154斤。较大水利
工程是5条排干渠,灌溉面积274680亩。
农场场部设有交通运输、粮食储存及加工、水利、商店等生产生活机构。文教、卫生事业
有电影放映队、广播站、医院、中学各1处。小学23所,卫生站30个。
三、勤得利农场
勤得利农场位于同江县中部,距县城东北60公里处,东经:132°50′—133°54′,北纬:
47°33′—48°08′。东与抚远县交界,南与浓江河、前进农场、洪河农场相连,西部及西南
以青龙河、浓江河上游与街津口乡、青河乡及青龙山农场接壤,北傍黑龙江与苏联相望。农场
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为2282平方公里。
勤得利农场因场部所在地“勤得利”而得名。1958年,由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官兵建立,按
部队番号编为八五六农场,1962年,改名勤得利农场。1969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编
为六师二十七团。1977年3月,改为黑龙江省5星农场,1978年底,恢复原名勤得利农场。农场
辖5个农业分场,1个畜牧分场,1个渔业分场,52个生产连队,场直企业8个,全场6097户,总
人口238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74人,职工12025人。
勤得利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受东亚季风影响,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的侵
袭,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24℃,最低极温-35.4℃,有效积温2 100℃—
2300℃,无霜期为120天—125天,年降雨量60毫米。主要集中在 7、8、9三个月,占年降雨量
的60%。主要灾害是涝灾和风灾。
农场土地总面积为909405亩,林地289000亩,占总面积的32%。草地405亩。农业耕地面积
620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55万亩、71万亩,平均亩产 160斤。较
大水利工程有截流沟2条,水库2个。
农场渔业生产主要是江面捕捞,年产江鱼200吨。
场部勤得利既是生产指挥中心,又是生活服务中心。设有交通运输、粮食储存及加工、水
利、农机修造、建材、制酒、商店等机构。文教、卫生设施有俱乐部、广播站各 1处。职业中
学1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14所,专职教师475人,在校学生4737人。场部建有医院1所,医务
人员81人,专职医生26人,床位110张。分场有卫生所76处,医务人员177人,专职医生42人。
四、洪河农场
洪河农场位于同江县中部的东南端,距县城32公里(公路里程 165公里)。别拉洪河北侧,
浓江河南岸地区,东经:133°19′—133°40′,北纬:47°27′—47°46′。农场东与前锋
农场接壤,南与红卫、胜利两农场毗邻,西与前进农场相邻,北以浓江河与勤得利农场为界,
总面积 972平方公里。是用日本日绵实业株式会社等投资,以生产大豆偿还投资的补偿贸易的
方式,建起来的现代化农场。
“洪河”的全称为别拉洪河,农场因傍依河岸而建,遂定名“洪河农场”。农场1981年,
正式投产。辖8个作业区,全场651户,总人口25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9人,职工1339人。
洪河农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4℃,极端最低温度-39.1℃,最热月
(7月)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温度40℃,有效积温2325℃—2530℃, 无霜期123—150天,
年降雨量539.3毫米,主要集中在 7、8、9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3.5%以上,因气候影响,该
区农业生产易受旱、涝、低温及早霜等灾害。
洪河农场现有耕地292143亩。林地 2.1万亩,草地504434亩,水面3600亩。主要农作物有
大豆和小麦,播种面积分别为14万亩、12万亩。1984年,粮豆平均单产163.3斤。
洪河农场为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农场,从耕地、播种、除草、施肥直至收割,全部实行机
械化作业,现有进口农用机械:拖拉机50台,康拜因42台、割晒机24台,日产卡车47台。
农场场部既指挥生产,又负责生活,场内设有交通运输、农机修理、粮食处理、商店等机
构。文教、卫生设施有影院、广播站、小学、场部医院各1处。
五、鸭绿河农场
鸭绿河位于同江县东北部,距县城126公里,北纬:47°45′,东经:133°27′30″。农
场东邻抚远县,南与洪河农场毗邻,西北与勤得利农场接壤,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农场因境内的鸭绿河而得名,建于1984年2月。农场辖 3个管理服务站,6个作业区,全场
787户,人口30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6人,职工1287人。
鸭绿河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7 月份平均气温21℃,1月份平均气温-21℃,无霜
期127天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地形属平原,平均海拔50米左右。
农场现有耕地6.9万亩,占总面积的9.2%,林地22万亩,占总面积的29.3%。草地及其它20
万亩,占总面积的37.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12270亩、53919亩。
鸭绿河农场属新建农场,各方面都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全场现有拖拉机43台,胶轮车17
台,各种汽车15台。场办工业有农机修造厂、面粉加工厂各 1处。中学1所,在校学生228人,
专职教师16人。小学9所,专职教师61人,在校学生668人。文教、卫生有医务人员24人、卫生
所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