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肥
第二节 施肥
同江县农作物施肥土壤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变化。
50年代,主要靠自然肥力发展农业生产,只有少数靠近村边的土地施用少量的农家肥,大
部分用于玉米抓把粪上。
60年代,农家肥数量有所增加,但亩施肥不足千斤,仍靠土壤中的自然肥力,所以单产不
高。这期间有部分生产队种植玉米开始用化肥,有的生产队开始搞压绿肥,但为数不多。
70至80年代,乐业、向阳、同江镇、三村等公社大队,一些生产队因耕地土壤肥力显著下
降及作物产量不高,农民对施粪肥有了新的认识, 出现了以尿、粪、水、 土草为基本原料的
“高温造肥”运动。生产队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积肥车,有的生产队还组织了积肥专业组。
全县亩施农家肥达1200斤,化肥 7斤。化肥主要用于小麦种肥和玉米种肥、追肥上。水稻也有
用化肥做追肥的。金川、银川、八岔,临江等公社由于土地开发较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仍
然是自然肥力进行生产,每年用少量化肥做小麦的种肥。
同江县气温较低,生育期短,雨量集中,历年来一般以基肥、口肥为主,化肥以追肥为主,
种肥和追肥结合。大豆前茬施有机肥,利用前荐残肥,结合施化肥,有机肥不足,再多施磷肥,
施二料(每垧200斤),三料和氮肥混施(每垧三料200斤,尿素20斤),效果明显。
如1982年,在三村大队5000亩大豆高产试验田实验,亩施二料17斤,增产31.5%。
小麦是“胎里富”庄家,播种前大面积给小麦施底肥,推广氮化肥配合做种肥。尤以白浆
土为主的土壤最适宜的氮磷比例为1:2一般土壤为1:1。新开荒地更缺磷,可再多施些。一般亩
施化肥20斤,其中:二料为13.3斤,尿素为6.7斤,或三料过面10斤,硝铵10斤。
水稻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针对白浆土硬、板、瘦、冷等特点,首先要增施有机肥,
以肥改土,每亩应施 4—5立方米,3年轮施一次。根据白浆土前期不发苗,后期脱肥早的特点,
以底肥为主,23施苗肥和穗肥,做到氮、磷配合适应,比例为 2:1。磷肥应全部作底肥,氮肥
40%做底肥,30%做苗肥,磷30%做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