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四章 水利

第一节 沿革



  

  1965年以前,同江人少地多。农民均在部分漫岗上耕种,地块零星分散,无力兴修水利工
程,旱涝不均,产量较低。

  1968年春,朝鲜族由外地迁居同江,在新发屯东建新光屯,当年开荒种水稻,修建了临时
抽水站,开始灌溉稻田。

  1969年以后,由于新光屯种水稻获得高产,新街、新发两个大队也相继建了小抽水站。汉
族开始试种水稻。

  1976年到1979年,中共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粮为纲”及“开发三江”、“向三
江要粮”的指示下发后,由外地移民来同江东部、东南部建点开荒。先后新建 6个公社。农业
人口及耕地面积成倍增长,水利建设也有相应的发展。1976年10月,前进、新发两大队万亩抽
水灌溉站渠工程相继动工。1980年10月,前进抽水站渠建成。1983年新发抽水站渠峻工。1966
年以来,同江治水“以防洪为重点,以小型治涝为中心,稳步发展水、旱田渠灌溉”,到1986
年,同江共修防洪堤58.5公里,其中:松花江堤防32.9公里,黑龙江堤防25.6公里。共完成土
石方144.35万立方米,总投资97.52万元。共修筑大型抽水灌溉工程2处,中型抽水站 3处,农
田灌溉井177眼,大型排涝工程5处。全县防洪排灌工程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