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西医

第二章 医疗

第一节 西医



  

  一、人员、病床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县人民医院自1966年以来,人员病床陆续增加。

  1966年—1986年末,人员总数由47人增加到,168人,病床由33张增加到100张。

  二、医疗设备

  县人民医院的主要医疗设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无偿调拨和医院自筹经费购置逐年增多,
逐步完善。1986年,医疗器械增加20余种(见附表)。

  三、医务活动

  县人民医院西医内儿科和传染科,从1966年,已开展内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主要传染
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增加,病床的增设,内儿科收治病人逐年
增加,对危重、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及抢救的水平提高。在1984年以前,内科专设了传染病
房,收治肺结核、肝炎、麻诊、伤寒、出血热等病人。

  1986年,内科已能熟练掌握内科范围内的危重、疑难症的诊断治疗,如休克、心衰、呼衰、
肾衰等,开展了心电检查,乙状镜及纤维胃镜等检查监护技术。

  儿科:开展了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中出现的休克、循环衰竭、呼
吸衰竭、肾衰等能及时合理处置,并在运用中西两法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积累一定经验。

  西医外科及麻醉。1966年,手术室配备 1名专门护士,开展腰麻、硬膜外麻、金麻和乙醚
开放点滴麻醉。当年能开展的手术主要有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肠吻合术、胃部分切除术和
胆道手术。1967年,临床为患者施行第一例脾切除术。1968年,开始开展胃癌根治术。随着外
科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于1974年,可施行脊稚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
固定术。

  1983—1986年,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术,结肠癌切除人工造瘘术,硬膜外血肿开颅等手术。

  妇产科:1966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已开展了妇产孕期、产前检查、妇科常见疾病的
诊治和新法接生。并相继开展了葡萄胎刮除术、子宫前后壁修补术、剖腹产术、卵巢囊肿切除
术、宫外孕取胎术、子宫肌瘤摘除术以及计划生育手术。

  至1986年,能正确及时处理妊娠中毒,各种难产、失血性和感染性休克及子宫全切,妇科
肿瘤切除等手术。

  五官科:在建院早期,只能对五官科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治疗。随着技术人员业务水
平的提高,1971年,开展第一例青光眼手术。1975年,开展第一例自内障晶状体摘除术。

  1981年,开展第一例斜视矫正术。1986年,开展中耳检治术,均获良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科:多年来县人民医院利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慢性肾炎、肺气肿、泌
尿系感染、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缺乳、不孕症、妊娠恶阻以及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收到
了较好的效果。

  1984年,县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设6张病床。到1986年,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8例出
血热已进入少尿期或形成DIC病人进行治疗,均已治愈。

  各医技科室的技术水平也相应地不断提高,检验科已能开展质控中的12项,蛋白电泳肝功、
乙肝表面抗原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胆碱脂酶测定等新技术。放射线科开展了胆囊、肾盂、
膀胱、子宫输卵管等造影。

   1986年同江县人民医院主要医疗设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