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传统节日

第三节 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从农历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腊八节:当地人们多用黄米、粘稻米熬粥,或吃饺子,全家人吃腊八粥,已成习惯,以此
喜庆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过小年:于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吃饺子,欢送灶王爷升天,迎接春节来临。

  除夕(年三十):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夜晚。除夕日午后,家家户户春联盈门,年画满墙,
红灯高悬,男女老幼,服饰整齐,满面春风,笑逐颜开。午夜,放鞭炮,接财神,辞旧迎新,
晚辈给长辈拜年,吃饺子,全家人欢欢乐乐,通宵达旦,俗称“守岁”。风行至今。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夜,家家悬灯结彩,处处锣鼓喧
天,鞭炮齐鸣,各单位和群众,举办灯展和秧歌盛会,共同欢度元宵佳节。

  新中国成立后,历年都举行秧歌大汇演。形式多样,人数众多,已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
80年代以来,自除夕至正月十五日,家家红灯高照,时时焰火冲天。凭高远眺,满城一派金辉、
升腾的景象。

  三、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纪念屈原投江之日。家家吃粽子、凉糕、鸡蛋,
门前窗上悬挂葫芦,身带荷包,系五色丝,采“百步草”,插艾蒿。意在驱虫、祛恶,消灾免
疫。此风源远流长,由古至今。

  四、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又称“团圆节”。时值中秋,天高月圆。百
谷成熟,丹桂飘香。人们喜迎丰收,合家共庆团圆。因此,中秋佳节,食月饼与西瓜,以示团
圆与丰收。旧称有“供月”之举,今不存。

  五、元旦

  公历1月1日,新的一年之始。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时,采用公历纪元。新中国成立时,
仍用公元纪年,法定假日—天。当日,各界、各单位召开联欢晚会、座谈会、茶话会,招待会
及举办文艺汇演,跳秧歌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