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序一


序一



  欣逢盛世修新志,乐著文章启后贤。

抚远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抚远县志》,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历经十余寒暑,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终于出版面世了,这是抚远县的一大喜事。这一时代的新篇章,是全
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抚远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全县社会科学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
的精神财富,是人们了解、研究和建设抚远不可多得、大有裨益的“百科全书”。值此志书出
版之际,我怀着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致以祝贺,并向对这部志书的编纂、修改、出版等工作给
予殷切关怀、帮助的专家学者、修志前辈、出版部门、印刷部门,向为之倾注心血的各界人士
和付出辛劳的诸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岸的广大地区统属于中国领土。 1858年5月
28日和1860年 11月14日,沙皇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中俄 《瑗珲条约》和中俄
《北京条约》像一条沉重的枷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使抚远成为祖国东北边陲。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征服自然,战胜灾难,改造社会,创建文明,把
抚远这块土地开发成富饶美丽的家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业绩,抒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
章,树立起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列强侵略的光辉形象,播种、培植出中俄两国边境地区人
民友好往来的绚丽花朵。

  解放前,抚远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生活艰难,加之地势低洼,洪涝肆虐,兵燹匪患,境内
人烟稀少,城乡凋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特别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拔乱反正,清除“两个凡是”的影响,端正了思想路线,实行
改革开放,抚远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坚持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和
农业政策,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起农民生产积极性。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
繁荣开始取代单一经营,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开始取代单纯粮食生产以及自给自足经济;渔业
生产的捕、养、加结合开始取代只捕不养、只养不放的经营形式;开放、搞活开始取代封闭、
自守;致富、求知、相信科学开始取代靠天吃饭和落后的生产意识。繁荣兴旺的口岸,商贾云
集的市场,特色经济的确立,第三产业的崛起,专业户的大批涌现,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
城乡物资交流的频繁,市场的活跃,人民群众购买力的提高和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善——所有
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人民翻身解放和当家做主;没有社会
主义道路,就没有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改革开放的英明政策,就没有抚远经济的振兴与
繁荣。抚远解放后的四十年,是抚远两个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四十年,是抚远抒写划时代历史
新篇的四十年。近年来,全县干群精诚团结,同心同德,沿着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兴利除弊,开源节流,涤浊扬清,奋力进取,使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抚远县志》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
党的基本路线,在辑存历史珍贵资料的同时,以大量篇幅记述了抚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翻天覆地的今昔巨变,扣人心弦的英模事迹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全书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体例,勾绘出抚远具有时
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成就、新气象、新风貌;既继承又创新,达到了立足当代,详今略古,
实事求是,扬善褒优和继往开来的目的。

  在《抚远县志》出版时,我谨希望,抚远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它,珍惜它,
研究它,使用它,从中熟悉县情,寻找规律,获取教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
向前进,创造抚远更加绚丽多彩的美好明天!

  谨以此文置于卷首,是为序。

   中共抚远县委书记 于明非

    一九九七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