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乌苏镇
第九节 乌苏镇
乌苏镇位于抚远水道下口,地理座标为东经134°0′,北纬48°11′,西距抚远镇约35公
里,南距抓吉村约10公里,北临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东与苏联“卡扎克维茨沃”(二站)隔
江相望。乌苏镇有边防哨所 1个,有鲑鱼加工厂房,大马哈鱼汛期乌苏镇一派繁忙,马达轰鸣
夜以继日。
民国初年乌苏镇有福源茂、亿中立、广兴玉、裕丰太、同茂巨、福巨昌、荣香九、同巨酒
庄、元增盛等 9家商号。有警察区分所(所长荣广元)和税捐分局(委员梁国栋)各一处。另据熊
知白所著《东北县治纪要》记载,届时乌苏镇“户数二十,人口一百五十人。近年居民有自山
东烟台移至者。杂货店十余户,均为苏式建筑,规模不小,货品颇丰富。来此购货者,以移住
左岸之朝鲜农民及俄人为最多。故商况较活泼,是全以对岸俄领地为商业范围”。1920年 9月
以后,由于兵灾匪祸,乌苏镇十几家小商号先后破产。镇中居民相继迁到他乡另谋生路。
1921年10月,东北军混成旅三十五团步兵第二营到抚远换防,所属七连在姜连长率领下进
驻乌苏镇,从此乌苏镇成为军事防守要地。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9月 6日下午1时,苏联远东军队之一部向乌苏镇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东北军第9旅42团2营7、8两个连的官兵在营副官国占奎的指挥下,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
众,战斗至傍晚,乌苏镇失守。中国守军百余人全部阵亡,乌苏镇在苏军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
全国解放后,省、地、县在这里建立了鲑鱼生产指挥部,并安设了成套的鲑鱼加工设施,
使乌苏镇得以恢复,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马哈鱼捕捞基地。
1984年8月中旬,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乌苏镇边防哨所题写了“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八个大字。1986年8月镌刻胡耀邦题词的大理石纪念碑在哨所院内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