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俄苏侵占中国领土黑瞎子岛的卑劣手段

第三节   俄苏侵占中国领土黑瞎子岛的卑劣手段



  指鹿为马,将“乌苏里江口”搬到通江口 沙俄帝国为了强占中国黑瞎子岛,故意把续增
条约中所说的“乌苏里河口”的位置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城下移往苏卡杂克维茨沃对面,中
国内河小通江子河口(日伪时期改称“抚远水道”,苏称“卡杂克维茨沃水道”)。1911年 8月
28日(宣统三年七月初五日),俄国驻华公使廓索维慈在关于俄方禁止中方货船经黑瞎子岛东、
北面一事给清政府外务部的复照中谎称:“查乌苏里江由通江子流入黑龙江,其国界系过通江
子而划定。”十月革命后,苏(俄)仍坚持这种观点和看法。1951—1957年,在中苏国境河流航
行联合委员会会议上,苏方代表于1951年称乌苏里江口在卡扎克维茨沃(即通江东口),而1953、
1955、1957年又称乌苏里江口在上司巴司克(即通江西口对抚远镇)。然而,乌苏里江口的确定
位置在苏哈巴罗夫城下是不容改变的事实。1911年,俄国总参谋部出版的《远东》一书第 1卷
406~407页写道:“在哈巴罗夫斯克处,阿穆尔纳入其最大的支流之一——乌苏里河。同时,
自哈巴罗夫斯克往上45俄里处,阿穆尔向右侧分出一个把它与乌苏里连接起来的支岔 (按:即
小通江子)。” 1895年俄国出版的俄国皇家地理协会副主席谢苗诺夫主编的《美丽的俄罗斯》
第 20卷389页写道:“州中心迁移至位于乌苏里与阿穆尔会合处的哈巴罗夫斯克的问题,只是
时间问题。”1904年,俄国出版的《大百科全书》第1卷543页写道:“在乌苏里河口和位于这
里的哈巴洛夫斯克市以下,从左侧流入阿穆尔的,有一条颇大的支流洪克斯卡河……”1909年,
俄国出版的《阿穆尔流域》一书56页说:“……在乌苏里河口哈巴罗夫斯克奠基。”1925年,
苏联在哈尔滨出版的《阿穆尔及其流域》一书第 1页说:“阿穆尔的三个河段中,按其意义来
说最重要的两段,即上游(自石勒格河与额尔古纳河在包克洛夫卡的汇合处至布拉格维申斯克)
和中游(自布拉格维申斯克至哈巴罗夫斯克)为苏联与中国所共有,只有下游 (自哈巴罗夫斯克
至河口)完全是俄罗斯的。”同书18页说:“阿穆尔中游自布拉格维申斯克至哈巴罗夫斯克(自
结亚河口至乌苏里河口)。” 1954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第46卷14页记载:“哈巴罗夫
斯克座落于阿穆尔右岸,乌苏里与它的汇合处附近。”1956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出版的《科学札
记》第一卷“二十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向远东移民之始”一文的第24页说“1858年哥萨克
不仅自小兴安岭至乌苏里江口的阿穆尔左岸。而且沿乌苏里江右岸定居下来。在乌苏里江口由
顺流而下的第十三营建立了哈巴罗夫卡村(即伯力)。”第31页又写道:“位于乌苏里江口的哈
巴罗夫卡显得美丽如画……”

  偷移历史界牌 据有关资料记载,为了霸占中国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沙俄侵略者先
后多次偷移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立于黑、乌两江正流汇合处伯力日奔沟地方的“耶”字界牌
①,先移于乌苏里江南岸的春牛河北,后又移至黑瞎子岛上的包宝山,1886年(光绪十二年)中
俄二次勘界时,俄方“饰词欺异,误通为同,指通江即为混同江②”,因另立石质界碑③于小
通江子东口,紧临抚远水道北岸冯德禄小河子以东的地方,后20余年界碑被水冲将倒,俄人复
潜自移于小通江子东口以南距江 3丈余高岸。至此,帝俄已将“耶”字界牌向我境内移进90余
华里,黑瞎子岛便因此而成了“俄国的领土”。

  但是不管帝俄是如何给“乌苏里河口”搬家,如何三番五次地潜移界碑,黑瞎子岛纯属中
国领土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中国历代政府都为捍卫和索还黑瞎子岛的主权做了坚决地斗争。

  ① 关于“耶”字界牌始立位置,1915—1919年知事商铎曾凋查于住伯力最久之华人,众
称“耶”字界牌原立地点确在伯埠江岸东迤大岗以上,即俄之旧总督府院内。
  ② 昆同江即黑龙江
  ③ 此界碑呈长方形,高七尺,宽三尺二寸,厚一尺,一面镌“耶字界碑”,旁光绪十二
   年(1886年)四月立,又一面则作俄方“E”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