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驻军
第一章 武装组织
第一节 驻军
抚远辖区早在明代即有军队驻守。据《明实录》太宗朝卷三十七载,永乐三年(1405年),
明政府在抚远县东城子山(克勤木洪库)置“兀者揆野木千户所”。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
在黑瞎子岛东北角设立乌苏里昂阿卡伦,由三姓副都统管辖。1884年,富克锦协领派兵戍守黑
瞎子岛。
民国时期,为了抵御胡匪的骚扰,保境安民,1920年3月,东北军第4混成旅步兵 3营李克
俭排长率步兵40余名来绥远驻防,并分出10人驻防乌苏镇。同年9月,3营9连进驻绥远县。1921
年5月,驻军换防,东北陆军第 9混成旅35团步兵2营营长孙绍臣率全营驻防绥远县。5连、8连
驻守县城,6连驻守勤得利,后调至县城,7连驻防乌苏镇。1929年(民国18年)后,驻军番号改
为东北陆军第9旅42团步兵2营。1932年(民国21年)秋,驻抚部队被依兰镇守使李杜调往饶河参
加抗日自卫军。
伪满时期,1936年冬,伪军两个连(号称一个团)驻防抚远县城,春节后调回富锦,1937年
春,原驻富锦五顶山靖安军河力、菊一、阿部 3个连队进驻抚远县城,不久被抗联独立师伏击,
遂退回富锦驻地。1938年春,伪军一个团驻扎海青,至同年 9月调往它处。伪满中期后,伪江
防炮舰 “定边”、“亲仁”号及 4艘巡逻艇也常在抚远泊停, 游弋于抚远至饶河之间,1945
年 6月前后撤往哈尔滨。1937一1945年,常驻抚远日军隶属日本关东军测量队,完成测量任务
后驻守抚远街,并在西山和南山建立哨所。有20余人分别驻守额图和水亭子。由于水亭子与苏
联切近,所以该处日军最多时达50余人。1945年8月9日在解放抚远的战斗中,县境内所有日军
全部被苏军歼灭。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初,合江省第3军分区所属5团3连进驻抚远县。同年8月,由5团7
连换防。12月, 7连调离,留下部分官兵参加地方工作。其后,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抚远县大队,肩负剿匪、保卫土地改革的重任。县大队下设两个排,分别驻守县城抚远街
和东安镇。中共抚远县委第一任书记康非任县大队政治委员,原县长张健阳任大队长。1949年
10月,县武装科成立后,县大队遂改为抚远县公安队。
1955年后,根据上级有关决定,县公安队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抚远县中队,受佳木
斯武装警察大队和抚远县公安局双重领导。负责执行看守、押解、逮捕等任务。1979年后,增
设武警部队抚远县边防大队,又称抚远县公安局边防科。执行维护地方社会治安、边境管理、
“四反”斗争和守护关卡、要隘等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