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传说
第四节 传说
牤牛怵桥的传说
万立斌
从抚远县城到通江乡必须经过一座小桥,桥下面是一条小河,流水潺潺,如泣如诉。人们
管这桥叫牤牛怵桥。相传“牤牛”是一个小伙子绰号。关于牛亡牛怵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呢!
很早以前,这条河根本没有桥梁,河面又宽,河水又深。河边居住着几户人家,离河最近
的一家,家里有一个小伙子叫牤牛,年约20岁左右。
牤牛家里只有一把锄头,一头耕牛,还有一只竹笛,牤牛在屋旁种了块地,秋后打点粮食,
总要分给乡亲们。乡亲们见牤牛善良诚实,能与大家和睦相处,都愿帮牛亡牛干点什么。大嫂
姐妹们常常帮他洗衣做饭,缝缝补补;乡邻弟兄也常常帮他种地收割。牤牛呢,更是把帮助别
人挂在心上。
牤牛从10几岁起就远离家乡,流浪到此。人们见他勤劳勇敢,就赠给他一个绰号——牛
牤。
一天,牤牛要回老家,乡亲们都来送行。正在这时候,一个老和尚走进来,这老和尚头上
的癞子成堆,鼻涕老长,瘸腿驼背,一副邋遢样。只见他进屋不念佛不化斋,踉踉跄跄往正中
椅子上一坐,端起水来喝,拿起果子就吃。满屋子的乡亲都非常讨厌他,要把他轰出去。
牤牛上前问道:“老师傅,你莫非肚子饿了?”和尚不吭声,牤牛端出斋饭送到跟前,和
尚狼吞虎咽把饭吃个精光。牤牛见老和尚只披着一件千补百纳的破袈裟,又问:“老师傅,你
莫非身上寒冷?”和尚还是不吭声,牤牛又拿出衣服给老和尚穿了一件又一件,将仅有的衣服
全给他穿上了。
牤牛又问:“老师傅您还想要点什么?”和尚仍不吭声,眼睛却盯着墙上的竹笛。牤牛一
见立刻拿下来送到和尚的面前,只见和尚接过竹笛“咔嚓”一声把竹笛折断了,这下可把满屋
乡亲气坏了,都要揍他。牤牛也很心疼,但还是拦住大家说:“老人家年高不小心折坏了,我
再做一只就是,对客人不得无礼。老和尚听牤牛这么一说,哈哈大笑:“牤牛,你真是个好小
伙子,你大大方方让我吃了穿了,你的为人太诚实了。我知道这笛子是你的心爱之物,我赔你
一只吧。可是,你必须跟我到河边去一趟,到那里我再给你。”说完便走,牤牛不解其意,只
有同往。
来到河边,只见老和尚在河水里顺手一摸,一只光滑小巧的笛子跳出水面。牤牛又惊又喜,
接过笛子轻轻一吹,笛声悠扬悦耳宛如泉水叮咚很是动听。牤牛高兴极了,刚想要表示谢意,
却发现站在面前的和尚已变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牤牛楞住了,心想,这是怎么回事?老人
看穿了牤牛的心事,忙说:“牤牛,你是个好小伙子,我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今奉玉帝之命,
前来送你一支竹笛,你探亲回来之后,造出一座桥,架在河上。让河两岸百姓方便往来,如遇
困难可求竹笛”。说完,一阵云雾掠过,老人不见了,牛亡牛拿出竹笛,朝天拜了三拜,回到
家中。
却说牤牛回到老家,数日后,又风尘仆仆地归来。走到河东岸时,突然雷鸣电闪,大雨倾
盆,河面涌起几丈高的大浪,挡住去路,牤牛不得不停下来。第二天,还是如此。牤牛着急之
际忽然想起太白金星临别时的话,便将笛子取出来,自然自语地道:“笛子呀笛子,你一直伴
随着我,现在我有了难处,你怎么不帮我想想办法?”话音刚落,手中的笛子冒出一股青烟从
河东飘向河西,河面太宽,青烟不够长,眼看要落到河里了。牤牛一看,纵身跳到河里用手托
着青烟说:“河呀河,你就不能缩一缩吗?”话音刚落,只见河水呼呼的向里急缩。转眼间,
这股青烟化作一座石拱桥,牢牢地架在河两岸上。刹时,风停雨住,彩霞满天。牤牛化作一股
青烟直冲云霄。人们望着青烟,大声叫喊:“牤牛!牤牛!”可是牤牛不见了”
从此,河两岸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纯朴、善良的小伙子,就把这座桥叫做“牤牛怵桥”。
冬青的传说
李 喜
在祖国最东北角边陲抚远县,有一种奇怪的野生植物,人们都叫它冬青,它不是生长在土
里,而是寄生在高高的杨树权间。它是一颗分权很多的小树,树干上生长着双双对对嫩绿的叶
子,两叶的中间长着红的、绿的或者黄的冬青果实。
传说:在过去沙俄侵占中国的时候,边疆的英雄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击。表现了中国
人民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许多英雄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边疆而英勇地牺牲了。百鸟想把英雄事
迹留下,便叼着英雄的“血”和“肉”,一口口地镶嵌在杨树权问,好让后代看着他们,永远
牢记他们的事迹。后来鸟镶嵌血肉的地方,生出了一丛丛嫩绿的生物,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叫冬
青。它和英雄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相同。当秋风扫过的时候,各种绿叶经受不住秋风的扫荡,
渐渐枯黄了,而冬青却相反,它伸展着躯体,迎接着冬季的到来。在三九严寒中,冬青越发翠
绿,越发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