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构成 年龄构成 解放后,抚远县人口年龄构成变化较大,尤其是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
一时期县域内人口年龄构成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减少。1964年,全县 14岁以下少年儿童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 37.52%,而
到1982年,比例下降到31.31%。
青壮年人口增多。1964年,全县15—40岁的青壮年为 2 152人,占总人口的43.77%。1982
年,则增加到12 801人,占总人口的49.26%。
人口寿命延长。1946—1948年,全县60岁以上者不足百人,占总人口的2%(如按百人计算);
7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0.3%。1982年,61岁以上的老人有1 087人,占总人口的4.18%。
1965年,老人最高年龄为99岁,1984年,最高年龄为112岁。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17岁,
其中男性67.34岁,女性69.20岁。
1982、1985两个年份抚远县各年龄人口构成
表22—7 单位:人
性别构成 解放以后至今,女性比例增大,男性比例减少,性别比例趋向合理,但按国际
标准正常性别比例 100(女性): 105(男性)进行比较,抚远县男性比例高于正常标准,为100
(女性):113(男性)。在全市呈最高比数,在全省居最高比数中的第二位。1982年,男性人口
为13 771人,占总人口的52.99%,比1964年下降1.72%;女性人口为12 216人,占总人口的47.01%,
比1964年上升1.72%。
1985年,男性人口为13 703人,占总人口的51.14%,比1982年下降 1.85%;女性为13 090
人,占总人口的48.86%,比1982年上升1.85%。
1985年抚远县人口年龄性别构成金字塔
图22—2
(每档次为100人)
文化构成 解放初,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80%以上,具有小学和小学以上文
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42%左右,其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2%,具有初中
文化程度的占0.2%,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0.14%,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08%。
1964年,文盲和半文盲 1 609人,占总人口的32.72%;具备小学和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2 181人,占44.36%。其中,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1 064人,占21.64%;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679
人,占13.80%;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41人,占 6.94%;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6人,占1.75%;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1人,占0.22%。
1982年,全县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4 810人,占总人口的18.51%。其中6—11岁的文盲、半
文盲人口为955人,占3.68%;具备小学和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8 188人,占69.98%。其中具
有小学文化程度的9 120人,占总人口的35.0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6 508人,占25.04%;具
有高中文化程度的2 469人,占9.5%;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91人,占0.35%。
1982年全县每千人中有大学毕业生、肄业生 3.5人。城镇每千人中具备大学文化程度的有
8.18人,乡村0.68人;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43.57人,乡村有 65.74人;具备初中文化程度
的有281.82人,乡村有231.51人;具备小学文化程度的302.39人,乡村380.20人。
1982年城镇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1 407人,占城镇人口的 14.39%,乡村文盲和半文盲的人
口为3 403人,占乡村人口的20.99%。6—60岁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为6.28年,高于全国平均4.44
年水平和全省平均5.21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