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水利建设队伍

第六节 水利建设队伍


  
  

  职工队伍

  1951年成立县人民委员会水利科,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以后30多年机构虽经多变,
水利局始终做为行政管理机构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1985年下设相当科局级企业管
理单位 5个,即汤旺河灌区管理站、引汤灌区管理处、松花江堤防管理站、永久水力发电站和
水利排灌物资公司。1990年,全水利系统共有职工 665人,其中干部112人、工人553人。水利
局机关有干部职工30人,下设5个股3个办公室,及10个附属单位,1988年建成1 934平方米5层
办公楼。

  科技队伍

  相应水利建设事业发展,水利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55年仅有 3名水利技术员,1985年已
发展有53名专业技术人才。1990年,全系统有123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大专毕业生 25名,中
专毕业生39名,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30人,助理工程师27人。

  水利科研

  1981年1月,县水利科学技术协会成立,设理事9人,有会员 17人。此后,水利科技共有7
项科研成果:1、28ZIB—70型泵叶片淹没深度的探讨;2、离心泵、混流泵净吸程图解;3、离
心泵、混流泵几何安装高度图解;4、压力涵洞水力计算综合图解;5、搭接闸支门力及门轴推
力计算方法;6、以管柱桩代替板桩处理流沙施工简介;7、井柱基础抽水站简介。1990年,县
水利局向基层单位下达省科研推广的7个项目,有4人被省授予科技推广先进个人,水利局被省
授予科技推广先进集体。

  水利学校

  1958年,县水利学校开办,设在莲江口镇,招两班 100人。翌年,又招1个班,共 50人。
1960年结业 138人。水利学校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在水利系统各单位,一部分转入合江地区水利
学校继续学习,少数回乡生产。1965年,县办农业中专水利班招学员52名,翌年移到引汤渠首
办班,学员减额到47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学员减到33名。不久即分别去大兴安岭和分配
在县水利系统参加工作。1975年9月2日,兴办“五·七”大学水利分校,校址设在渠首,1984
年设水利职工学校,开始搞“双补”,岗位培训,业务指导。1990年设一个大专班38人,已毕
业。

  生产单位

  水利工程队 自五十年代水利建设开始发展,逐渐形成一支水利技术工程队伍,为本县水
利建设骨干力量。其中包括砌石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浇筑、爆破等工种,到1961年达500
人。水利工程队经费主要由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中解决。1961年引汤运河工程下马,国家
投资大幅度缩减,工程队减员下放 100多人,嗣后又陆续返乡一批,至1966年仅余 100多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程队工人转去大兴安岭80人,县里仅留30多人。

  机械化施工队 1975年引汤工程再次上马,为完成老道庙滑坡段和红土崖子段等难工险段
施工任务,曾组织有一支施工骨干队伍,1980年建起引汤机械化施工队,配备推土机12台、汽
车3台、胶轮车1台、混凝土搅拌机 2台。引汤工程停建后,施工队以推土机、汽车运营生产、
自负盈亏。到1985年,拥有推土机10台、汽车3台,职工48人。实行承包经营;当年总收入36 004.96
元加以往节余77 115.59元,共计113 122.5元,固定资产总值166 748.50元。机械化施工队随
引汤工程下马而解体。

  打井队 1975年9月成立。资金设备有队舍2栋,共500多平方米,上海产JSPT300型钻井机
1台,反循环钻机2台、空气压缩机1台,运输牵引用胶轮55马力拖拉机1台,共有人员21人。主
要打农田灌溉井,其次还有工业用水井,防病改水井、自来水引水井等。成立15年来共打井369
眼。

  永久发电站 永久发电站为省计委批准的省自筹工程项目。位于引汤总干渠渠首东 3.7公
里,属灌溉渠道引水式季节性水力发电站。由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1976年勘查设计,设计容
量为2 500千瓦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容量 5 000千瓦,设计水头6.2米,发电引水流量103立方
米/秒。1977年5月20日破土动工。1980年 9月12日完成主体工程:水工建筑、引水渠扩宽、引
水闸、前池、尾水、主厂房、主要生产车间及第一台发电机组安装,正式并入国网发电。永久
发电站变电所输电线路,通往香兰变电所 5.4公里,通往汤原变电所12.7公里。建设永久发电
站共用资金1 147.97万元,其中:贷款208万元,省投资869.4万元,县自筹 70.57万元。1985
年10月,引汤渠首进水闸改建停水,发电站停产。1986年永久电站进行引水渠道扩宽、清淤,
建筑大脑山溢流堰和东沟溢流堰,1989年 5月开始发电,并进行第二台机组的自行安装工作,
1988年5月并网发电。1990年,永久电站有职工174人,其中干部 15人,全年发电量2 662万度,
是1981年的2.46倍,售电收入193万元,实现利润 76.5万元。截止到1990年底,永久发电站共
发电15 317.65万度。

  渠首发电站 1960年始建,当年只完成部分水工建筑物,1977年修建渠首拦河坝时建成。
渠首电站系河床式迳流水力发电站,安装容量200千瓦发电机组2台,主变容量560KVA,以6 300
伏电压向永久发电站输电并通过永久发电站与系统相接。同时可供永久性发电站备用厂用电源。
渠道发电站至永久发电站输电线路长 3.7公里。发电站的年发电量逐年增加,1981年发电量为
64.65万度,到1990年,年发电量已达 97万度,1989年渠首发电站改称为“汤原县引汤渠首工
程管理站”,有职工42人,截止到1990年末,共发电1 000多万度。

  勘测设计

  1957年2月,省土地利用管理局分配来本县12名测量技术人员,连同县原有测量队6人,共
18人组成勘测设计队。1990年末该队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 8人,其中测量员
4人、绘图员 2人。组队以来,肩负全县水利基本建设勘测、设计、绘图等工作任务, 共完成
1/25 000比例地形测量347平方公里,1/10 000比例地形测量 85平方公里,大比例尺比形测量
56平方公里完成4 979条,共 540.46公里,大小排灌渠道工程测量设计任务,设计水工建筑物
485座,描绘图纸5 464张。1990年重点设计的项目有振兴灌渠的规划与设计,汤原灌区松花江
干流的整治,东江护岸码头及渡口的整治等。

  物资公司

  县水利排灌设备物资公司在原水利物资供应站基础上成立于1980年。排灌公司编制14人,
承担全县水利建设,防洪抢险、抗旱防涝所需物资设备供应工作。经营项目主要为钢材、水泥、
机械设备(柴油机、泵、管、带)、机电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电气材料)及水利建设工程木材
等。固定资产由1980年的1.7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22.3万元,增加 12.1倍;商品收入由1980年
的8.2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47.9万元,增加17倍多;利润1.9万元,增加到 4.3万元,增长1.3
倍。

  青年厂(场)

  1978年组建水利青年工厂,陆续建成 240平方米车间与办公室,配置有电锯、台钻、电焊
机等机具,并有胶轮55拖拉机、60推土机及卷扬机等设备。现有职工22名,其中安置系统待业
青年20名,常年为水利泵站配套管件。1985年总收入13.68万元;盈余7 500元,固定资产15.72
万元。为解决水利系统青年就业,尚设有水利农场1处:耕地20多垧,安置青年 32人,主要种
植蔬菜与生产其它农副产品。近年,青年厂以养殖为主,到1990年底,猪300多头,鸡2 000多
只,年完成产值22万元,收入14万元。

  水利管理单位

  全县的水利建设事业由水利局的管理单位或灌区管理站负责业务管理。计有12处:⑴松花
江堤防管理站;⑵水土保持站;⑶涝区管理站;⑷汤旺河灌区管理站 (香兰镇、竹帘乡、汤旺
乡水利站);⑸引汤灌区管理站(汤原镇、正阳乡水利站);⑹群英灌区管理站(莲江口镇水利站)
⑺莲望灌区管理站(望江镇水利站);⑻福胜灌区管理站(胜利乡水利站);⑼鹤立河灌区管理站
(鹤立镇、吉祥乡水利站);⑽永发乡水利管理站;⑾裕德乡水利管理站;⑿振兴乡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