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通第一节 公路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汤原县有通往依兰县草道1条。据《黑龙江志稿》载: “由三姓抵
汤原县有草道可通,仅能单骑行走,冬季可通爬梨。”民国时期,上至通河,下至萝北,有道
可通。“汤原县境大道,自县治而西南一百余里入通河县界,自县治之东北一百四十里入萝北
县界。”
由依兰起经本县至萝北大道,其走向为,自三姓(依兰)北渡松花江,经迎兰、舒乐、至汤
原县,北进格节河、凤阳屯、鹤立镇、鹤岗煤矿、宝泉,延兴,到达萝北县。路宽 8尺,全长
235公里。
民国时期本县境内尚有3条道路。
汤竹路(县城至竹帘)由汤原县城西南门起,经汤旺河口、茨梅、新发,到竹帘,全长15公
里。
汤南路(县城至南 柈 场)由汤原县城东南门起,经东凤鸣、拉合力渡口,到达南柈场,全
长4公里。
汤东路(县城至东江沿)由汤原县城东门起,经东河渡口,至东江沿,全长 6公里。东河无
桥,不能通车,只是人行路。
伪满时期,县境内增辟9条道路:
由汤原县城西门起,经东大桥、西大桥、北向阳、南靠山、吉星沟、晨明、桦阳、到达南
岔,全长220公里。中间有吉星沟、晨明等停宿处。
由汤原县城西门起,到达北靠山屯,全长9公里。中间7公里有重复路线。
由汤原县城东北门起,经汤荣春到达黑金河,全长21公里。
由汤原县城东北门起,经胜利、太平川到达二道岗(东兴村),全长32公里。
由汤原县城西南门起,经汤旺河渡口、大屯到达香兰,全长17公里。
由旺江起,经景阳、永发到达鹤立,全长31公里。由汤原县城西门起,经福民到达石场沟
屯,全长10公里。
由鹤立县(鹤立镇)城西门起,经跃进屯到达西二保(裕德),全长18公里。
由鹤立东门起,到达东二保(吉祥)全长9公里。
诸多道路,既为农民进山砍柴伐木、进城赶集或输出农副产品提供了方便;亦被日本侵略
者用以对付抗日军民。伪康德 4年(1937)日伪实施集团部落、归屯并户之后,多数屯落之间相
应建起乡间道路。
旧社会道路,部分为人力挖沟敷土所筑土路,部分为自然形成之路。无人管理养护,路况
极差,每逢路面被雨冲刷成沟,则只好另行改道。
公路建设
1945年东北解放后,人民政权初建,一时无暇顾及公路建设,各区村仅组织群众对居住范
围内的道路进行适当整修。在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对旧社会遗留道路进行一
般修补。自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起,公路建设方始得以加强,统筹建设省道,积极修建县道,
同时开辟乡村道路。从而公路里程大大延长,路况不断得以改善。
省道——哈萝公路 糸有省城哈尔滨市起,经由本县,至萝北县之省级公路,全长 435公
里。从依兰 318公里稍东处进入本县境内,至本县鹤立镇425公里处出境,在境内全长106.3公
里。当时在汤原县的走向为,自依兰县境内入本县,经舒乐、香兰农场、汤旺朝鲜族、香兰、
大屯、大有、大兴、新立村,越汤旺河渡口,至汤原县城,在经胜利乡、太平川、四合村、景
阳村、永发乡,至鹤立镇出境。
哈萝公路建设始于1960年,起初路基仅3~5米,路况不佳,晴通雨阻。1963年,汤原县人
民政府动员群众整修县城至香兰公社路段土路基 19公里,由香兰、竹帘两个公社出工23.86万
个工日,疏竣边沟,加宽路基8米。1964年,整修汤原火车站至莲江口镇路段 39公里,由向阳、
胜利、旺江、莲江口公社投工10.8万个。1965~1966年,整修半截河至鹤立镇路段路基12公里,
铺起沙石路面,建桥梁1座。
1969年,省人民政府调用阿城、五常两县民工来汤原境修筑哈萝公路。将汤原县城西起经
南向阳、仙马、永久、渠首、香兰、舒乐路段42公里路基改造加高,并建起仙马、双河、西大
桥3座桥梁,共投工7.2万个、出车1800个台班。1973年10月建成汤旺河大桥后,经大屯、大有
至汤旺河口路段改为地方道路。哈萝公路走向改为,由依兰县入汤原县境,经香兰农场、汤旺
公社、香兰公社、汤旺河大桥、汤原县城、胜利、望江、莲江口至鹤理镇出镇,
1975年,本县抽调4个公社民工,对哈萝公路汤原火车站至解放大岗路段改线9公里。共投
工4.8万个,出车360个台班,完成土方14.4万立方米、沙石1800立方米,翌年10月 1日竣工通
车。1983年5月至1984年10月期间,改造乌龙河桥至半截河桥路段10公里,由3个公社抽调民工
投工5.3万个,完成土方14.6万立方米。1985年,省拨款44万元改造胜利至望江(406至409公里)
路段,加高路基,加宽路面至 8.5米,路面铺装碎石。1986年以后,省拨款加本县自筹,铺筑
了汤原饮料厂至汤原车站区间长6公里的油渣路面,1990年又延伸4.6公里。
县道——汤绥公路 为汤原与绥滨两县共管共有公路,全长 244公里。其走向为,由汤原
县城起,经胜利乡、太平川乡、裕德、永发、鹤立镇、吉祥道口、振兴乡、梧桐河农场出汤原
县境,再经普阳农场到达绥滨。在汤原境内总长102公里。
1965年,汤原县人民政府抽调沿线各公社民工修建汤绥公路,在原 3.5米宽土路基础上加
高、拓宽、改弯、铺沙,年底竣工通车。路基增宽至8.5米,路面尽2为沙石,嗣后逐年整修,
加强养护,路况不断改善。
乡道——县乡及乡乡间道路 汤原县修建乡道比较集中与 4个时期,即1958年“大跃进”
时期;1964~1972年地方道路大整修时期;1981~1983年加宽、加高、挖沟、整容、绿化乡道
时期;1984~1985年春秋两季路面升级大会战时期。此后,连年开展路面升级大会战,路况大
大改善。1988年后,连续三年被黑龙江省政府评为“地方道路先进县”。至1990年低,全县共
建有沙石路面可雨雪通车之乡道12条,共长258.1公里。
乡道建设根据“民办公助,自力更生”原则进行。公助部分,修建桥涵所需木料、钢材、
水泥等由交通部门补助,并且每年每公里乡路拨给养路补助费 100元,其余部分由群众自力更
生解决。
汤竹路:汤原县城至竹帘乡,中经汤旺河渡口、茨梅、新发、民主村、全长13公里。
汤东路:汤原县城至东江村,由县城东门起,经东江大桥、外贸大库,全长 6公里。1960
年汤原镇公社民工,对原有土路进行整修,路基宽达4.5米。同时在东河修建木桥1座,桥长56
米、宽6米。1982年县交通局将东河原大桥拆除,修建10。2米长永久性过水桥1座。
鹤吉路:香兰镇至浩良河,中经庆丰、新建至浩良河,全长13公里。
北望路:望江镇至北建村,中经四合村,全长16公里。1982年在永全村旁修建永久性盖板
桥。
汤黑路:汤原县城至黑金河乡,出县城北门,经福民、长青、景春、荣春等村,全长21公
里。1960年向阳人民公社出动民工,对汤黑路再度整修,同年在荣春村北建永久性桥梁1座。
望永路:望江镇至永发乡,中经德胜、景阳、红星、红旗村,全长23公里。此路系伪满时
期所遗土路;建国以后经许多年修建,路况大有好转。
汤北路 汤原县城至北靠山村,自哈萝公路向阳村岔路口起,经南靠山村,全长 5公里。
此路系伪满时期所修土路,部分路段已冲刷成沟。1974年 4月,正阳公社、县林业局、亮子河
电厂联合对汤北路全县大整修,雨雪畅通无阻。
汤石路 汤原县城至石场村,自县城北门起,经新兴、和平、新民、农场四连,到石场村
与石场林场,全长11公里。原为土路,1978年后有正阳公社会同县林业局筹措资金、劳力进行
多次整修。
专用路 鹤立林业局及县林业局自营运材路。
鹤格路 鹤立林业局至格节河林场,全长70公里。
鹤东路 鹤立林业局至东风林场,全长94公里。
汤腰亮路 汤原县城至腰营林场、亮子河林场,自县城起,经腰营林场、亮子河林场、海
峰林场、至黑金河林场,全长98.3公里。
黑色路面——油渣路 1983年在汤原县境内哈萝公路干线 362~364公里处(县公安局至汤
原火车站共 3公里),开始铺筑油渣路,1984年9月竣工通车。1988年延伸 3公里,1990年延伸
4.6公里。至此,哈萝公路汤原段已有黑色路面10.6公里。
村道——乡村及村屯道路 至1990年止,全县共有村道111条,总长339公里。分属于汤原
镇4条8公里,正阳乡5条18公里,香兰镇8条29公里,竹帘乡 11条20公里,鹤立镇8条20公里,
吉祥乡7条35公里,振兴乡4条17公里,永发乡6条17公里,裕德乡8条19公里,望江镇 8条25公
里,太平川乡6条22公里,胜利乡7条21公里,黑金河乡6条8公里,莲江口镇13条56公里,汤旺
朝鲜族乡10条24公里。
县乡公里线路情况表
汤原县历年公路通车里程表 单位:公里
公路养护
解放前县内道路,无人养护管理。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组织修建公路的同时即加强养护工作。本县自1958年开始动员沿线社
队公路进行养护。1960年县交通科始建专业养路队伍,出设养路工23人。1961年正式成立汤原
县养路段,有职工27人,下设火车站、东江、汤旺河3个养路道班,养护公路 14公里。1965年
养路段职工增至130人,下设7个养路道班:明里、半截河、莲江口、望江、合力、汤原农场、
大屯道班。1990年养路段职工总数215人,下置11个养路道班。
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采取三级负责制,省县级、乡级和林业专业公路分别由县养路段、乡镇政府和林业局负责
管理养护。根据本县公路实际,确定:1、省、县公路由县养路段发展管理与养护;2、林业部
门运材专业公路,由林业局负责管理与养护;3、乡级公路,由各乡管理与养护。
汤原县境内有国省干线公路 106.3公里,分设 19个道班管理与养护。(其中国属鹤大公路
27.8公里,省属哈萝公路78.5公里)县级公路102公里。
1975年以前,养路道班作业皆用锹镐,以人力车或畜力车运送物料。此后,陆续置备汽车、
推土机、刮道机,目前养路已基本达到半机械化整体作业。1990年县养路段拥有房屋 3 398平
方米,其中道班1758平方米,有推土机2台、装载机1台、刮道机13台、各种汽车6台。
公路绿化
自1965年春起,县人民政府动员职工群众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经连年努力,截止1990年
末,全县公路两侧植有各种树木39.9万多株,绿化总长度27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