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九节 少数民族教育


     
  

  汤原县建置伊始即有朝鲜族迁入定居;伪时期推广水稻种植,朝鲜族人口增多;解放后,
民主联军支队建水田农场以安置家属,先后迁入 400多户,加上附近各县陆续迁来者,本县朝
鲜族人口大增。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 16 068人,主要集居于汤旺乡8个村和望
江镇2个村以及正阳乡、鹤立镇、莲江口镇、胜利乡、裕德乡等乡镇各1个村,另有少数杂居于
县内其它乡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朝鲜族人口为16 161人。本县少数民族教育,
即指朝鲜族教育事业而言。

  小学教育

  伪满时期,汤原县城区曾办有 1所朝鲜族小学,学生30多人。1943年鹤立镇东鲜村亦建有
1所朝鲜族小学,学生不足20人,均在1945年前后停办。

  1947年,汤旺朝鲜族乡第一所小学在金星村诞生,后改为县第八完全小学。1948年汤旺乡
红光、五星、太阳、东光 4所小学相继招生。这些小学大都在建朝鲜族村时成立。此后,随着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朝鲜族小学亦相应发展。1984年,汤旺朝鲜族乡已成为全区普及小学义务
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朝鲜族教育有较大发展,1985年,全县有14所朝鲜族小学,95个班,在校
生1 821名,教师146人。从五十年代起,县教育行政部门即一直配有少数民族教育干部,在人
员、经费、编制、设备等方面均给予重视优待。

  中学教育

  1950年,汤原中学首次附设朝鲜族中学班 1个,学生50名。1951年该班并入勃利县朝鲜族
中学。1952年3月,汤旺乡中心村成立民办朝鲜族初中,招生150人,编3个班;1953年9月省教
育厅批准改民办为公办,迁校至红旗村。1958年增开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1962年建成2 100
平方米新楼,校址迁至县城;1968年,重又迁回汤旺红旗村办学。

  1983年,省、县投资 80万元,在县城盖建了3 180平方米的教学楼,成立朝鲜族高级中学,
接收了汤旺朝鲜族中学分出的高中部分,并于1984年始收了部分新生。汤旺乡朝中划出高中班
后纳入该乡其他小学的附设初中班成为纯初级中学。1990年,汤原县朝鲜族高中有教职工40人,
教学班8个,学生345名。汤旺朝鲜族中学有 15个班,578名学生。此外,县城东部地区,胜利、
望江等乡镇朝鲜族小学也附设初中班。方便朝鲜族子女就近入学并为今后普及九年制教育创造
条件。

  1990年统计,全县朝鲜族高中毕业生共升学22人,其中本科院校 8人,专科院校10人,中
等专业学校4人。

  教育教学

  朝鲜族中、小学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课程设置,除开设朝鲜语并加授汉语外,
其它学科均与普通中、小学相同。朝鲜族学生秉承本民族优秀传统与天赋,能歌善舞,热爱文
体活动,在本县和地区级文艺汇演及体育竞赛活动中曾多次获奖、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