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概述




  绥棱青山巍巍,林木葱郁,土地肥沃;诺敏河水滔滔,水草丰美,景色秀丽,可谓鱼米之
乡。

  绥棱位于东经126°59′—128°02′59″,北纬47°02′33″—48°05′51″,地处黑龙
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地区东北部。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西南
与绥化市连界,西北抵北安市、海伦县境,北及逊克县域。全境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县人民
政府驻绥棱镇,距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 195铁路公里,距绥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绥化市70铁
路公里。

  本境古属肃慎,周属


年)自山东、奉天 (今辽宁省)迁来20余户农民拓荒,公议此地为新立屯。清同治二年(1863年)
属呼兰厅。清光绪四年(1878年)改新立屯为上集厂。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分防府经历。中
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经历,置上集警察事务所。1914年设立佐治局属绥兰道。1915年设县
佐和设治局。中华民国6年(1917年)1月1日晋为县,称“绥楞县公署”。

  全县辖两个镇和12个乡。两个镇是绥棱镇和上集镇。绥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和交通枢纽,占地40平方公里,有居民73 730人。12个乡是靠山、后头、泥尔河、长山、三
吉台、林兴、四海店、绥中、阁山、双岔河、克音河、新曙光乡。县内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等10个驻绥单位。县内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
鄂伦春族、纳西族、侗族、达斡尔族、锡伯族12个民族。总人口为 304 031人。在少数民族中
朝鲜族人口为最多,达2 136人。

  版图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东北部是林区,有四平山、青水山、
南影山、阿遍山、南园山。中部有阁山。西南部是农区,属于洪积台地。河流有敏河、泥尔根
河、克音河(上游为南、北双岔河)。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地,呈“川”字诺形流经本县。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极端最高温度为37.3℃。在9月末开始刮冷
风,到第二年5月末,早晨有时还有霜冻。

  土质按种类分,有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泛滥土、白浆土、暗棕土,其中黑土
面积最多,草甸土面积居第二位。

  物产丰富,有粮豆、林木、蔬菜、浆果、白瓜子、黑木耳、大蒜、烤烟、蕨菜、人参蘑菇、
鹿茸、鱼、熊、狍、狐狸、狼;还有褐煤、磷铁、金、铜、锌、铝、砂石、耐火土石、青石、
雪花白大理石。

  绥棱是以粮豆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1984年农业总产值为 9 447.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创历史最高水平。耕地面积
为159.16万亩。农作物有大豆、小麦、玉米、水稻、谷子、高梁、糜子。是国家确定的七个大
豆万亩攻关县份之一。1984年大豆万亩攻关试验成功,亩产 328斤,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
渔业部表扬。粮豆总播种面积为826 159亩,单产量327斤,总产量为27 015.4万斤。农民人均
收入为327元。机械占有量3 255台,机械总动力为32 332马力。

  绥棱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天然林区之一。林业资源丰富。有红松、樟子松、云杉、白,桦、
黄菠萝、水曲柳。全境林地面积为227.8万亩。其中绥棱林业局林地面积为180.5万亩,占总林
地面积的79.2%;县属林地面积为46.1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20.2%;其他客属林地面积为 1.2
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 0.55%。总蓄积量为1 008.77万立方米。其中绥棱林业局林木蓄积量为
796.86万立方米,县辖林木蓄积量为208.23万立方米;绥棱农场林木蓄积量为1.68万立方米。
素有“红松故乡”美称。

  水利资源丰富,有诺敏河、克音河、泥尔根河等河流及阁山、上集两大灌区。其中上集灌
区是黑龙江省灌溉万亩以上的十大灌区之一。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5座,可引水灌溉的自
然沟泡 363处;地下水源也很充足,适合打井灌溉的耕地20万亩以上。发展水稻的潜力很大,
农民种水田的积极性很高。种植水稻86 667亩,平均亩产404斤。

  农区分布不均的42.1万亩草场,适宜放牧。自1978年以来,猪、羊、马、牛繁育采用人工
授精法,畜牧业发展很快。生猪1983年存栏6万头,比1952年增长0.68%;羊(绵羊、奶山羊)1983
年存栏2.5万只,比1952年增长0.04%;马1983年存栏1万匹,比1952年增长1.51%;牛(奶牛)1983
年存栏1万头,比1952年增长0.93%。

  解放后,党和政府注重地方工业的发展,至1984年工业总产值为 5 277.1万元,是1949年
的105.12倍。有国营工业企业27家,集体工业企业77家。国营丰收机械厂生产的“丰收——1100
型”、“丰收400型”、“丰收——500型” 脱粒机畅销省内外;国家机械部委托生产的“5TZ
——270 型”轴流式脱粒机于1984年11月11日通过鉴定,该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投入批量生
产。纺织厂是县内骨干工业企业,1981年形成 12000纱绽,3600线绽的生产能力。1983年试纺
成功的竹节纱、粘派力司、涤腈派力司、涤纶花达呢填补了省内同类纺织品的空白。1984年总
产值为891.4万元,上缴利润25.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6.9%。乳品厂是县内新兴的乳品
企业,设备、工艺均达到省内同行业80年代先进水平。1984年生产的阁山牌婴儿奶粉、牛奶豆
乳粉被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省优质产品,销往省内及北京、上海、成都、青岛、贵
州等15个省市,颇得用户好评。制酒厂生产的绥棱白酒、绥棱特曲酒、诺敏河大曲酒、黄豆大
曲酒省内外闻名。工艺美术陶器厂生产的工艺土陶花盆以淡雅多姿、经济实用而久享盛誉,内
销全国各地,外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酱菜厂生产的“诺敏河牌”老
醋。水泥厂生产的“阁山牌”水泥、食品厂生产的“冬雪牌”糖果糕点深受用户欢迎。

  滨北铁路经县境西部,绥棱林业局森林窄轨铁路贯通县境北部农牧区及其局属各林场。以
县城为枢纽有绥棱至庆安、绥棱至绥化、绥棱至建兴的三条县级公路和绥棱至双泉、绥棱至海
伦南界等乡级公路。横亘于诺敏河上的永久性桥梁——诺敏河大桥,对县内城乡政治、经济、
文化的交流,加强与邻县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邮电事业发展较快。至1985年末,全县邮路总长445公里,市内电话使用纵横制921型交换
机,装机容量1 000门。城乡开通长途电路13条,总长728对公里。12月20日农村11个乡实现了
农话环路载波,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电信网路。

  1983年商业系统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网点遍及城乡,总销售额为 2 851.6万元,获纯利润
89.9万元。1984年 9月,油库的石油“入、贮、发”自动化管理通过国家商业部及省商业厅县
级技术鉴定,达到80年代最佳水平。市场贸易繁荣兴旺,1983年农贸市场建设名列绥化地区榜
首。1984年日均贸易人数为10 985人次,贸易成交额1 000万元,比1973年增加38%。

  绥棱是国家及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份之一。198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5‰,荣获
省政府授予的奖杯和国务院授予的计划生育先进县光荣称号。

  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至1984年末,12个地方戏剧团体(9个常年演
出团体,3个季节性演出团体)活跃在城乡,演出二人转、小评戏。县评剧团演出的古装评剧
《奇冤义胆》获1979年地区及省专业剧团汇演一、二等奖。有 4名演员被评为地区优秀演员;
2名演员获省表演艺术二等奖。近百件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参加省级展览。

  1985年普通中学38所,教师1 390人,在校生21 407人,小学 281所,教师2 242名,在校
学生42 323人。1982至1983年高考在全区夺魁,239人考取大中专学校,进京19人。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水平显著提高。第五小学、县直机关、纺织厂等单位的职工常年
坚持体育锻炼,在历届县体育运动会上,都取得较好成绩。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注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采取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医疗措施,三大
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1981年县委荣获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的奖旗一面。

  县人民医院设内、外、妇、儿、中医、五官、急诊、放射线、功能检查等12个临床科室,
并能作难度较大的手术,为县内最大的医疗中心。

  1984年有线广播喇叭入户率为85%;建成92米高电视微波发射塔一座,覆盖面积9 500平方
公里,城乡人民可收看中央及省台节目。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984年就业 2 144人。国民年人
均收入445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68元。全民职工年均工资839元。城乡储蓄总额2 677.7万元,
比1957年增加了68倍。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有改善,50年代为泥草房,70年代多属一面青,80
年代趋向砖瓦化。县城使用自来水单位118处,居民3 150户。1985年修筑沥青混凝土路一条,
长4公里。排污工程2 660延长米。多数家庭有收音机、自行车,一些家庭拥有洗衣机、收录机、
电风扇、电饭锅、电视机、液化石油气罐等高档生活用品。

  绥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3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李永祥、赵文彬在克音河车
站从事党的秘密活动,组织武装暴动,破坏日伪交通运输,使敌人闻风丧胆;至1937年党员发
展到 9人,在克音河车站建立了绥棱第一个党支部。1936至1945年,著名抗日将领李兆麟、金
策、赵尚志、许亨植、冯仲云、王明贵、张光迪、于天放、张瑞麟等率领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
诺敏河两岸和青山林海之中。1936年,赵尚志指挥的郝大干屯阻击战,毙敌 120余人。1937年
王明贵率队奇袭一间楼,战果辉煌,震惊松花江北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1939
至1944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老金沟,领导北满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金策、张
光迪组织攻打的瑞穗村日本移民团战斗,毙敌22人。柴家店的柴占山、宋万金屯的张禄、前六
井的孙寿礼、阁山乡齐心村的李木、长山乡长山村的张老太太和干巴六井的郑洪喜等人先后为
抗联部队秘密送粮,买药,传送情报,保存文件,掩护伤病员,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东北
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45年12月,党中央派袁泽民、刘振尧、栗本堂、宋林棣、张纯一到绥棱组成县工作委员
会。1946至1948年,县工委书记桂生芳、杨予荣先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土改、大生产、建政、
建党工作;有1 497人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授了全国解放战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
主义积极性。城镇均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对企业松绑放权的各项措施,推行厂长(经理)
负责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及各种形式的承包制与租赁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增强了活
力。1985年,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已结束长期亏损的历史。农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5个一号文
件精神,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进行第二步改革,注意发展商品生产,有效地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快了治穷致富的步伐。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城乡市场的
空前繁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县乡两级机构的改革促进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
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整党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从严治党,健全法制,党风和社会
风气日益好转。

  而今,30万人民正致力于振兴绥棱的宏伟大业,我们更加缅怀各个历史时期为解放绥棱,
建设绥棱而捐躯的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名将与阁山共存,将永远激励着绥棱人民在“四个现代
化”建设中勇攀高峰,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历年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单位:万元



   历年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单位:万元


  注:1982年后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