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疫病防治



  

  一、流行性传染病

  1940年,全县发生牛瘟。

  1957年,克音区公所的沿江、部落、津河乡发生马流行性脑脊髓炎。

  1958年 8月,东风公社12个大队发生猪瘟,红旗公社(今绥棱镇、靠山、新曙光乡)发生猪
流行性感冒。

  1963年,长山公社3个生产大队发生牛口蹄疫。

  1964年,长山公社东兴生产大队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病。至1981年遍及全县,发病点 680个,
处死和病死马4 215匹。

  1979年冬,绥棱镇、新曙光公社发生猪传染性肠炎瘟疫。

  1981和1982年冬有1 808个农户饲养的3 192头猪患五号病,死仔猪104头。

  1981年,流行鸡瘟、禽霍乱。

  1982年,发生奶牛结核病,三吉台、后头、双岔河、泥尔河乡发生羊瘟、羊腐蹄病。

  1984年春,绥棱镇发生鸡传染性气管炎。

  1977至1979年统计,病畜3 661头,消化系病50.8%,呼吸系病占12.4%,运动系病14.8%,
外科病占 18.3%,循环系病1.8%,生殖泌尿系病占2%,神经系病占0.5%,寄生虫病0.7%,传染
性病占3.5%。

  二、防 疫

  1948年始,对牛瘟预防注射,同时,在春秋两季对马、牛、羊的炭疽病采取预防注射。

  1950年开始每年春秋两次,夏冬两次猪瘟预防注射。

  1958年开始每年秋后,鸡瘟预防注射。

  1959年开始每年秋后,预防马胃蝇幼虫,采取敌百虫口服。

  1965年开始区域性马、骡、驴鼻疽点眼检疫。

  1966年开始区域性羊肝蛭防治;猪丹毒春秋两季采取预防注射。

  1972年在县猪场进行一次马流行性乙型脑炎检疫,冬季开始对牛、羊口蹄疫预防注射。

  1979年开始每年冬季,对马、骡、驴传染性贫血预防注射。

  1980年开始猪肺疫预防注射。

  1981年开始对雏鸡生后 7至80天,患雏新城瘟,采用两次滴鼻;鸡、鸭开始预防注射,预
防禽霍乱;冬季对绵羊进行羊痘预防注射。

  1982年奶牛结核检疫,预防注射结核菌素;奶牛、黄牛、绵羊、奶羊采血、平板凝集及补
体结合反应检疫,预防布氏杆菌病;本年夏季开始进行两次羊药浴预防羊疥癣。

  三、治 疗

  1954年消灭牛瘟。

  1956年冬全县采取中药、西药擦洗治疗马癞,到1984年得到控制。

  1960年,用土霉素疗法,治疗马鼻疽。

  1982年,县人民政府成立防治猪五号病指挥部。同绥棱林业局、绥棱农场等客驻单位建立
联防,召开动员大会 4次,喷洒消毒药,清理猪圈3.25万个,达到100%。到1984年11月猪五号
病得到控制。

  1985年发生猪瘟,县政府组织兽医24人,到疫区预防注射,同年10月猪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