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厂简述
第二节 工厂简述
纺织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始建于1977年6月25日,竣工于1978年10月6日,投产于1979年1月5
日。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厂区面积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建厂投资328万元,
其中省投 230万元,县筹69万元,接收原化肥厂固定资产29万元。建厂总投资额中,用于购置
机电设备的资金180万元,用于土建工程的资金 150万元。初建时,新建厂房6 180平方米,改
建维修原化肥厂老厂房3 240平方米。
1978年设清梳、并粗、细纱、络筒、机修等5个车间,职工160人。
1979年增装清花机1列、梳棉机8台、并条机2台、络筒机1台,招收职工220人,形成8 000
锭生产能力,产棉纱2 597件,产值220万元,职工工资年人均收入319.5元。
1980年产纱875吨,总产值969.45万元,缴税47.6万元,利润153万元,职工工资年人均收
入569.5元,月人均奖金6—8元。
1981年盈利184万元,产值1 614万元。增置生产设备15台,用于扩建土建工程的投资98万
元,形成1.12万纱锭、3 600线锭生产能力,职工年人均收入730元,是纺织厂历史上的最好时
期。
1982年研制中长花达尼、亚麻混纺布等新产品,10余种,投入批量生产。同年,内销花达
尼8 510米,出口亚麻混纺布250米。缴纳税金31.8万元,偿还了国家对纺织厂的投资总额。但
因应变能力差和原料极其缺乏而亏损47万余元。
1983年派出一个南下考察团,树立了以新取胜、以快抢先的指导思想,使企业由生产型转
变为生产经营型,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道路。同年,产纱625吨,外加工布250米,产值
773.6万元,盈利2 000元。
同年,试纺成功的竹节纱、粘派力司、涤腈派力司、涤纶花达呢等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4年职工1 500人,产值1 221万元。增购清花机1列、梳棉机8台、二粗处理设备10台、
气流纺纱机1台。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国家纺织工业部委托实施的科研项目一二粗除杂。售布
160万米、时装1 160余套、成纱154吨,外加工布用纱256吨。扣除布厂亏损额,盈利6万元。
1985年总产值1 244.5万元,生产纱695吨、线377吨、布109万米。同年,由于原料极其缺
乏,亏损20万元。
织布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始建于1980年10月,厂址在绥棱镇铁西路西侧(原化肥厂址),占地
面积为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 95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 511—44寸布机 114台。同年,
招收城镇待业青年136人。1981年8月正式投入生产。
1983年,职工增加到430人。主要产品是白市布,年产量达95万米,同年,产值达184万元,
亏损20万元。
1985年,职工增加到495人,增购1 515——75寸布机 140台,主要产品有白市布、白中长
花达呢、色织中长派力司、麻棉布和中长涤弹丝布。同年,年产量110万米,产值达240万元,
亏损60万元。
印刷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始建于1950年,址于北街道东,1958年迁至西二道街路西 (今农电
局对过儿),至1985年未动。
1950年厂房面积180平方米,职工16人,日本产8页印刷机2台,切纸机1台,产值4万元。
1957年并入私营李春一印刷厂,厂房面积360平方米,职工35人,日本产 8页印刷机3台,
小6页印刷机1台,切纸机2台,产值12万元。1980年厂房面积2 531平方米,职工172人,车间4
个(排版、印刷、铅印、装订),16页印刷机4台,包装机1台、订本机1台,产值102万元。1984
年厂区面积9 144平方米,建筑面积3 188.5平方米,职工 207人,固定资产原值80万元,产值
95万元,胶印取代铅印,生产设备35台(包括大型胶印机1台)。
本厂承印的学生作业本、复写表格本、中小学课本和产品商标久负盛名,用户满意,1980
年荣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
1985年总产值132万元。盈利1.6万元,缴纳产品税6万元。
鞋帽厂 本厂是集体企业。始建于1956年,初名皮革生产合作社,址于北街道东 (今第一
人民粮店南)。1956年称皮革厂。1979年,称鞋帽制革厂。1980年称鞋帽厂。
1956年社员45人,厂区面积0.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400平方米,主要生产搭腰、肚带等挽
具和靰鞡,产值27.6万元。
1965年开始制作剪绒帽、女式皮鞋,产值15.5万元,获利2.4万元。
1978年内设注塑布鞋车间1个,产品限于布鞋和皮帽。产值126万元,获利10万元。
1980年主产注塑布鞋、沙发和棚靠。1983年获利3万元。1984年获利0.2万元,注塑布鞋荣
获绥化地区二轻局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1985年产值150.3万元,生产注塑布鞋35.6万双,布单帽0.4万顶。获利21万元。
绥棱县工艺美术陶器厂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始建于1962年,初名土陶厂花盆车间,址于
北门外(今一砖路路西,龙江食品厂址)。1977年从土陶厂分出,称工艺美术陶器厂,址于西门
外路北酱菜厂西院。
1962年这个厂的老工人寇化林创制工艺陶器花盆。
1965年陶器花盆以其淡雅、俊秀的风姿博得了中外顾客的青睐;行销北京、上海和香港、
伦敦等地。1967年投入大量生产。
1977年厂区面积2 124平方米,厂房面积2 500平方米,职工179人,练泥机2台。产值40万
元,获利2.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0万元。同年,献给毛主席纪念堂大型工艺美术陶器花盆8个。
1980年生产的6602型花盆荣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
1982年采用腐植酸钠合料,成品率达96%。
1984年厂区面积4 164平方米,厂房面积2765平方米,职工157人,主要设备29台,兼产工
艺柳编品和清凉饮料,产值2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4.8万元,获利 2.1万元。同年生产的陶制
花缸荣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百花奖。花盆有黑、红两色之分和单层、双层、三层、四层之别。
举凡花盆、花坛、花钵、花罐、花筒、花瓶等50余种,以圆开光、六角开光为主,方开光、半
开光次之。松、竹、梅、兰、龙风、丹风、双凤、熊猫、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唐僧取经、二
龙戏珠、鹤鹿同春等图案无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花盆油光富于变化性,置于不同角度发出
不同颜色的柔光。若轻轻敲击,则锵然有声,余音悦耳;颇能吸水、吸热,略带透气性而利于
水分蒸发。近年来,畅销到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
兴安岭等市区和英国、日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约旦、阿根廷、新加坡、特
立尼达和多巴哥、留尼汪岛等国家和地区。
1985年产值19.3万元,利润持平,纳税0.8万元,生产花盆7.87万个、汽水6.2万箱。
木器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始建于1958年,原是木工厂木器车间,址于南街路东。1980
年木工厂分解后,称木器厂。1982年,木器厂生产的冷压细木工板和研用的“用不饱和聚脂饰
面”新技术分别获得黑龙江省二轻厅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和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完成产值
38.3万元,生产木制家具1.22万件,盈利2万元,纳税5 000元。
土陶厂 本厂是集体企业。始建于1957年,址于一砖路西侧。1965年土陶厂有职工21人,
厂区面积4 000平方米,厂房面积770平方米,有制瓦机1台,主要生产粘土瓦,产值1.8万元,
亏损2 300元。1978年职工增加到47人,厂区面积增加到 4.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增加到900平
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0万元,有搅泥机和制瓦机各 1台,产值4.6万元,获利5 200元。土陶厂
子1982年关停,所属工人少部分被分配到工业二科所属其他企业,大部分工人到南门外创建绥
棱县第三砖厂。
造纸厂 始建于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初名庙台子纸坊,址于今泥尔河乡勇敢村。1956
年称造纸生产合作社。1964年8月称造纸厂,迁至绥棱镇北门外(今一砖路路西)。
1956年有社员职工53人,厂区面积0.2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 0.1万平方米,生产手抄呈文
纸,产值6.9万元。
1965年有职工52人,厂区面积0.2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 0.1万平方米,仍产呈文纸,产值
7.7万元,获利0.8万元。
1968年厂长陈彬同工人们一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褶纹纸。
1978年厂区面积1.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 860平方米,职工181人,元网造纸机3台,制浆
机6台。生产仿纸袋纸和褶纹纸,固定资产净值52.2万元,产值163.1万元,获利9.3万元。
1983年厂区面积4 100平方米,厂房面积2 333平方米,职工 147人,专用设备37台,固定
资产净值70.2万元,生产卫生纸、仿纸袋纸、呈文纸和包装纸,产值52.1万元,利润持平。
1984年职工 148人,固定资产净值70万元,产品限于卫生纸和呈文纸,总产净值62.5万元,
获利0.1万元。
1985年产值23.1万元,生产机制纸214吨。
木工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1958年木工生产合作社同供销社木工厂合并而称木工厂,
址于南街道东(今纤维板厂址),隶属工业局。1962年改属手工业管理局,职工60人,厂区面积
0.56万平方米,厂房面积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23.9万元,设备3台,生产家具、胶车棚,
产值19.5万元。
1978年厂区面积1.8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 767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72.8万元,生产纤维
板的设备1套,木制品加工设备12台,产值62.6万元。
1980年,木工厂分解为纤维板厂和木器厂,其中纤维板厂原地未动,木器厂址于市场路南
端东侧。
纤维板厂 本厂是地方国营企业,1978年为木工厂的一个车间,1980年称纤维板厂。1981
至1985年,纤维板厂利用热压机乏气磨浆、改尼龙网编织接头为活接头、使用胶辊驱动元刀切
边、使用光电管控制板坯运行、摘长行程切割板坯、纤维板饰面技术、废水回收和生产形成流
水线等一整套工艺流程,荣获黑龙江省林业化学研究所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产值为
33.6万元,生产纤维板639吨,纳税1.5万元。
被服厂 本厂是集体企业。1956年 1月16日称被服生产合作社。1965年称服装厂,址于东
北街路西。1980年称被服厂。
1983年有职工134人,厂区面积0.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0 .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6万元,
缝纫机103台,产值120.4万元,获利2万元。
1984年有职工125人,固定资产12.6万元,产值102.5万元,获利0.1万元。
1985年产值92.3万元,生产服装4.1万件。
皮毛厂 本厂是集体企业。原鞋帽制革厂内设车间,1980年分出,称皮毛厂,址于绥建路
南(今新曙光乡吉长村)。主产皮鞋和棉鞋。1983年获利1 000元。1984年利润持平。
1985年产值31.8万元,生产皮鞋6 100双,毡底棉鞋1.39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