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营管理 1949年粮食、油料、猪禽、肉蛋、烟麻、皮张、鬃尾、药材收购敞开,流向不限,交售自
由。
1953至1977年,对农副产品的购销实行分类经营(一、二、三类)。经营的棉花、布匹、布
成衣、火柴、煤油、肥皂、棉织品等“凭票供应”。
自建社以来,商品流转计划、财务计划、饮食业计划、劳动工资计划、运输计划和基本建
设计划等每年年初由省、地下达到县联社,经县联社理事会讨论批准后,分别下达各直属公司
和基层供销社具体实施。县联社计划统计科(股)通过旬、月、季、年度统计报表督促、检查、
指导购销计划的完成。
县联社的财务科(股)采取定任务(定销售额)、定费用、定利润、定资金周转,定劳动效率
的办法和通过月、季、年度报表指导财务工作。
物价科(股)统管城乡供销企业的物价管理工作。对农副产品坚持“优等优价、劣等劣价、
按贡论价、公平交易”的作价原则;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低价薄利”的作价原则;以便农民
得到优惠,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职工、干部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守则。干部实行八级工资制,职工实行十级工资
制。事、病假均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
农副产品收购 1949年以来,供销社在组织农副产品生产的同时,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多
种经营的关系,帮助社队制定生产规划,建办商品生产基地。收购时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
营利益,采取派购、议购形式。收购方法灵活多样:突击与日常相结合;固定和流动相结合;
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收购农副产品和供应工业品相结合。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自建社以来,基层供销社(部)都建立了生产资料门市部或生产资料供
应专柜。供应的晶种主要有化学肥料、农药、非动力农药机械、中小农具、农膜、农业机具维
修工具和配件。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是县内农业生产资料的批发部门,年供应经营额为 450万
元。
生活资料供应 各基层供销社(部)既经销日用百货,还担负供应棉絮、铁锅、盘、碗盆、
勺、肥皂、煤油、蜡烛等生活必需品及图书、邮票的代销业务。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济经效益详表(一) 单位:万元
注:1958年商业、供销、饮食服务行业三合一,统计数字合并,未加整理。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济经效益详表(二) 单位:万元
主要生产资料供应简况
主要生活资料供应简况
主要农副产品采购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