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党组织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一节 党组织



  

  地下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在绥棱的活动始于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是年,海伦特支负责人栾志渊、王
清志二人经常来克音河火车站进行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同年底,克音河站有党
员2人;绥棱有党员1人。隶属于海伦特别支部和庆城特别支部领导。

  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 1月,铁路工人李永祥经栾志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吸收工会会
员7人,义勇军队员210人。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经李永祥介绍铁路工人赵文彬加入中国共产
党。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党员增到9名,建立了克音河党支部(是本县第一个党支部,李永祥
任书记)。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经常在东边井、兴农镇、河西徐家圩子、马家村等地散发
和张贴传单,组织武装暴动,取得成绩显著,曾受到中共满洲省委的表扬。

  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克音河武装暴动失败,李永祥被捕,赵文彬接任党支部书记。不久,
因叛徒出卖赵文彬也被捕。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7月李永祥牺牲于狱中;1945年 9月3日东北
解放,赵文彬出狱(今铁力县双丰林业局离休)。

  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兼军政特派员于天放及
孙国栋、杜希刚、于兰阁,马云峰受北满临时省委的派遣,来县内继续从事党的活动。伪满康
德十一年(1944年) 6月,抗日工作者王明德经于天放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本籍人第
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

  县 委

  1945年11月15日成立县工作委员会。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于兰阁,抗日工作者王明德先后任
县工委书记。同年11月22日,党中央从延安派袁泽民,刘振尧、宋林棣、张纯一等人到绥棱重
新组成县工作委员会。袁泽民任工委书记(公开称政委)。

  1946年 8月15日,西满分局通知将县工作委员会改为县委。1947年县委内设秘书处、组织
部、宣传部、民运部等,实行委员会制。1949年增设党训班。1951年由委员会制改为常务委员
会制,有书记、副书记。同年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1957年又增设了文化教育工作部、工业部、
财贸工作部、农村工作部、政法部。1958年县委改设书记处,有第一书记、书记。1968年撤销
书记处,恢复书记、副书记等职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委机构被“砸烂”。1968
年成立了绥棱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称组长、副组长。1970年重新建立中共绥棱县委员会,并
恢复常务委员会制,称书记、副书记。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党
校。1985年县委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村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统一战线工
作部、党校、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老干部局。

   县委领导人更迭表



  续表


  注:1968至1970年 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县委改为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称组长、副组
长。

   县委机构设置



  续表



  基层组织

  1949年全县建立 9个区委员会,区委员会内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1948年全县开始公开
建党,在全县88个村中建立 367个基层党组织。1956年撤销区委员会,改为10个乡镇党委,内
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监察委员。1958年建立 6个人民公社党委会。1960年增至12个人民公
社党委会。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成立14个乡(镇)党委会,党委会内设组织委员、宣传
委员、监察委员。1985年县直机关、事企业有党委21个,直属党总支部委员会4个,党组9个,
党史部311个,党小组345个。农村乡(镇)党委13个,党支部224个,党小组678个。

党员构成情况表



   历年党组织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