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统一战线

第六节 统一战线



  

  1956年6月设统一战线工作部,同宣传部合署办公;1957年5月,分设统一战线工作部;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统战机构被砸烂;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配一名干部负责统战工
作,12月在宣传部设一人负责统战工作;1979年12月恢复统一战线工作部;正、副部长各 1人,
工作人员4人。1983年4月县人民政府设民族事务委员会;1984年设对台宣传办公室,与统战部
合署办公。1985年干部8人,其中正、副部长各1人,日伪统治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
任务是组织广大群众支援抗日救国斗争。1937至1944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六军活动在
绥棱。在他们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 4处。提出“驱除日寇,还我河山,有人出人,有
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的主张,唤醒一大批抗日救国民众。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下,出现一些开明地主、富农。阁山乡张祥屯大地主张玉祥把自己保存的枪支捐献
给抗日联军王明贵,主动向抗日联军提供四海店驻有伪军一个连,黑马刘驻有两个连的重要军
事情报,保证了抗日联军西征顺利进行。后头干巴六井村富农、伪满甲长栾玉福知道本屯有抗
联活动,从不泄漏给警察特务。一经发现敌特活动,还及时向抗联组织报告。并且为于兰阁起
了身份证明书(良民证),掩护了抗日联军战士于兰阁和一些抗日群众。

  1945年祖国光复后,抗日地下工作者王明德立即召开了各界人士的会议,贯彻党的统一战
线政策,不分党派,不分职业,共同协商,团结共事,建立民主同盟会。联合伪满旧官吏、警
察、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参加民主建政,调动了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知识分子程国屏(任第二区区长)、陈光华(任第五区区长)、民主人士李大中(任第六区区长)参
与了政权建设,在土改中团结中农,保护中农利益,发挥中农的作用。1949年建立了工商联合
会以后,组织工商业者学习政策,进行遵纪守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使他们在经济恢复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对工商业者的工作、生
活和政治学习都做了妥善安排。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统战工作中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充分发挥非党知识分子和民主
人士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放城乡市场,扶持个体工商业者和“专业户”。 1988年9
月非党知识分子、政协副主席杨太成克服困难创办业余文化补习班,招收学员96人,在翌年高
考中,考入大学本科3人,专科10人,中等专业学校14人。

  自建国以来到1984年,有7名政协委员加入中国共产党,9人担任处、科级领导干部,51人
被选为各级模范工作者,各界人士中有116人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县政协委员。

  1979至1984年落实各项政策,一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其中原工商业者118人,187件;错
划右派、中右、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101件;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16人,16件;台属80户,36
件;党外人事 5人;非党知识分子13件。通过各项统战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广大党外人士爱党、
爱国的热情,调动各界人士报效祖国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展和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

  1985年全县共有统战对象5 357人。其中少数民族708户,3 504人;非党知识分子1 444人;
原国民党投诚起义15人;台属80户,147人;黄埔军校毕业生 2人;原国民党团级以上干部1人;
改右93人;工商业者129人;宗教人员6人;外侨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