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支前

第五节 支前



  

  1947年,为支援解放战争,组织支前人员 204人,提供大车12台,担架40副,马74匹,草
料13 500斤,捐献衣服36件,裤子60余条,军鞋19 304双,棉布702尺,毛巾108条。1948年,
全县动员民工240人,马100匹支前。

  抗美援朝分会始设于1951年11月 1日,县长李仲荣兼任分会主席,宣传部长马景林兼任副
主席,张辉、周自任、石钧衡、刘德甫、徐凤歧、金帮民、王生、陈力贤、瓮保才、胡连、张
祥、杨成林、李才、孔广信、陈桂珍、刘信洲、咸焕芝、史风山、李贵、周宝玉、王景和、赵
家珍、李永珍、高德库、李蚀庸、李树元、孙继臣、李宝玺、吕守谦、张海林、闻永生、李学
俊、李玉琦、钟志等34人任委员。

  1950年 9月成立的黑龙江省绥海支队,于同年10月25日开赴朝鲜战场。绥海支队是绥棱、
海伦两县首批抗美援朝的队伍,其唯一宗旨是献身于保家卫国的正义事业。当时,绥棱县民政
科科长于心任绥海支队政治委员,谷俊峰任队长。绥海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其中绥棱两个大队,
海伦一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五个中队,每个中队100人,共1 500人。1952年朝鲜战场谈判前
夕,绥海支队奉命回国。《黑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1950至1951年动员青年420人参加国防军和志愿军。组织民工两批,计592人,其中第一批
437人,第二批155人。组织担架队 5批,计527人,其中第一批96人,第二批104人,第三批88
人,第四批164人,第五批75人。奔赴朝鲜战场的还有伙夫35人、招待员25人、卫生员1人、通
讯员3人、汽车司机8人、助手10人、朝鲜语翻译6人、饲养员1人。捐献支前款总额19亿元 (东
北流通券),可买战斗机 1架。支援前线的物资:猪肉6 640斤,生猪198头,大米2 418斤,白
糖1 212斤,干菜6万斤,香烟3 993盒,慰问袋1441个,鸡蛋10 600斤,香、肥皂4 277块、牙
膏133盒。支前的学习用品:书721本,铅笔327支,邮寄慰问信1 259封。赵显德等72人不但在
战场上英勇杀敌,而且从火堆里抢救出伤病员17名,荣立二等功。六区(今克音河乡)西林村妇
女主任郝淑琴在丈夫去世,仅靠她自己劳动抚养两个孩子的情况下,还把自己卖青菜换来的 5
万元(东北流通券)捐献给国家。三区大兴乡以申玄玉为组长的生产小组捐款200万元(东北流通
券)。

  1953年6月,挑选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民工168人,奔赴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修建铁路专
用线。

  1950至1958年,安置伤病员900人,其中第一批600人,第二批150人,第三批150人。

  1954年4月民政科设战勤股。选派民工412人,奔赴辽宁省丹东市修建“424”飞机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全县组织战勤民兵 6 462人,输血队员61人,提供汽车
43台,推土机4台,随时准备开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