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口增减

第一章 人口民族

第一节 人口增减



  

  金代,女真族常游猎境内,在今四海店、泥尔河乡的沿河地区留下了金代文化遗址。清朝
本境属封境地区,不准汉人进入。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封禁稍开,始自山东、奉天迁来20余
户农民,约百余人,在上集厂拓荒定居。此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灾民逐年流入。中华民
国初年放荒后人口大量迁入。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本境人口增至 6 112户,86 975人,其中
男20 764人,女16 211人。

  伪满时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了躲国兵,逃劳工,避捐税和高利贷等灾难,人口流
动很大。从伪满康德元年(1984年)至伪满康德十年(1943年),日本侵略者向绥棱县移民 (开拓
团) 1 582户,4 882人。伪满康德十二年(1945年)全县共有人口71 179人解放后人口增加较快。
1948年人口总数为84 965人。1945至1958年,从哈尔滨市和山东省的东平、泰安、寿张、曹县
等地迁来移民4 016户,12 818人;收容自流人口1 600多人。1969年搞三线建设,从绥化地区
的肇东、望奎、兰西等县迁来2 979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6月30日24时全县常住人口37 854
户,184 888人。其中一城镇37 616人,农村147 272人。农业 124 564人,非农业60 324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02 216人。住户63 946户。其中家庭户63 935户,300 174
人;集体户11户,2 042人,平均每户4.69人。男154 748人,占总人口的51.2%;女147 470人,
占总人口的48.8%。性比例女 100,男104.93。1953至1964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7‰。1964至
1982年121 966人,死亡27 122人,增长94 844人,平均年增长率为 2.5‰。迁入184 400人,
迁出 170 308人,机械增长14 092人,平均每年增长0.42‰。198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35‰,
低于省的14.8‰和绥化地区的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