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中华民国 6年(1917年)汉族姓氏:孟、徐、王、赵、张、何、冯、高、宋、李、董、杨、
蓝、梁、牛、刘、荀、吕、于、孙、周、安、钱、纪、许、韩、郑、姜、齐、朱、魏、马、姚
等34姓定居本县30年以上。孟氏族人孟广山,号峻峰,被选为县议会议员;曲氏族人曲光明,
号锦堂,被选为省议会议员。回族姓氏:杨、李姓定届本县20年以上。杨氏由直隶迁来,商业
起家,族人无多;李氏由奉天迁入,族人亦少。达斡尔族人转徙无常。
绥棱县境内汉族人占总入口的绝大多数,是清朝光绪年间“闯关东”由山东、奉天、河北
等省迁来的游民。清政府解除封禁(禁止汉族妇女移居关外)之后,汉民家属纷纷来本境定居。
随着土地的开发,工商贸易的发展,经商和投亲靠友入境定居者逐年增多。伪满大同元年(1932
年) 日本侵略者在南朝鲜组织开拓团,向中国东北移民,始有朝鲜族来绥棱定居,朝鲜族主要
种植水稻,聚居在诺敏河流域(今上集镇大兴、民族村和阁山乡兴合、永合村)。来绥棱定居的
回民多是从事皮货、饮食和贩卖牲畜的经商者,他们多数居住在今绥棱镇和上集镇。
伪满康德6年(1939年)绥棱县内有满族12户,66人。大和族(日本开拓团的移民)291户,1 342
人。朝鲜族97户,409人。回族21户,106人。蒙古族1户,2人。
1982年汉族298 1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7%,少数民族 4 0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
其中朝鲜族2 138人,满族1 449人,回族273人,蒙古族140人,苗族9人,壮族9人,鄂伦春族
8人,纳西族3人,达斡尔族2人,锡伯族2人,侗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10人。
1982年汉族298 172人,比1964年多115 780人,增长了62.5%,平均年增长2.8‰。少数民
族1982年4 044人,比1964年多1 548人,增长了62%,平均年增长2.7‰。蒙古族、满族增长较
快:蒙古族由1964年的37人,增加到 140人,增长了278.4%,平均年增长7.63‰满族由1964年
459人,增加到1 449人,增长了215.7%,平均年增长6.62‰。
1982年全县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文化构成:小学文化程度104 498人,初中文化程度61 685
人,高中文化程度21 981人,大学文化程度721人,文盲半文盲59 838人。
1982年人口密度,县城人口66 3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97%,农村人口 267 632人,占
总人口的78.63%。以每平方公里计算,1953年24.1人,1965年45.3人,1982年71.6人。低于全
国的107人,高于黑龙江的63人。
历年人口密度
1982年乡镇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趋势:由山下逐渐扩展到山上,由农区逐渐扩展到林区。农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密
度为219.2人,林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仅为25.6人。
平均寿命:1982年平均年龄24.2岁,比1964年的22.8岁增大 1.4岁。年龄中位数19岁,比
1964年的16.7岁上移2.3岁。人口长寿水平达到4.4%,比1964年的3.4%提高1%。
年龄类型:1964年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45.5%,老年人口系数2.6%,人口老年化指数5.9%。
属年轻人口型。
1982年,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34.2%,老年人口系数3%。人口老年化指数8.8%。属于成年人
口型。
高龄老人 1984年90岁以上老人16位。有:
郑洪喜 91岁 今住绥棱镇西北街
朱万龙 90岁 今住绥棱镇西北街
苏文山 90岁 今住阁山乡团结村
盂宪章 90岁 今住长山乡十部村
杜振山 90岁 今住泥尔河乡敬老院
孙向福 90岁 今住双岔河乡立新村
吴明起 90岁 今住绥棱镇西北街
朱邵氏 女 90岁 今住新曙光乡东方红村
于连江 91岁 今住绥棱农场
早贺氏 女 91岁 今住绥棱镇西北街
李洪贵 92岁 今住后头乡振东村
朱井山 92岁 今住长山乡六部村
杜喜中 93岁 今住长山乡宝江村
全占有 91岁今住绥棱农场
丁 宽 91岁 今住绥棱镇西南街
王刘氏 女 93岁 今住阁山乡三合村
隋王氏 女 93岁 今住靠山乡三井村
崔清合 109岁今住后头乡敬老院
长寿原因:饮食清淡,以杂粮为主,搭配豆类、蔬菜;不多食用动物性脂肪,很少吃盐;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饮酒,不吸烟,常年坚持劳动或体育锻炼。
历年人口统计表
历年全县人口统计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