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
序一
张宏才
在省、地方志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全市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市志办全体同志的共同努
力,《安达县志》历时十载,五易其稿,现在正式问世了。这是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又一丰硕成果,也是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编史修志,旨在资治教化,求训致用,继往开来。早在民国2年(1913年)和伪康德3年(1936
年),安达曾编写过两部旧志,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旧志虽记载了一些可用史料,但从
内容上看,门类残缺,孤陋偏狭,其指导思想主要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新编《安达县志》运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本着严谨求实、科学分析的态度,将所集大量资料,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照筛选,继承创新,既采纳了旧志中的合理部分,又借鉴了外地的成
功经验,最后熔铸成百万言志书。可以说,《安达县志》是对全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
统教育的教科书,是开展科研、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和珍贵史料,是人们认识安
达,开发安达,治理安达,建设安达,振兴安达的一部科学文献。
新编《安达县志》设有24篇、114章、423节。以时为经,横排竖写,分门别类,上下贯通,
融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为一体,明规律辨正误于兴衰得失之中,察古今寓褒贬于纵横叙事
之内。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侧重记述有影响的重大经济活动。《安达县志》有 8个篇目记述经济活动,占整个
志书篇目的33%;字数约50万字,占整个志书篇幅的45%。编纂人员以经济活动为主线,力求全
面反映各个时期农、牧、工、商各业的兴衰演变,详尽叙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
现实,体现经济发展的内部规律,体现不同的历史阶段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循环过程,以求达
到为繁荣本地经济提供借鉴、依据和参考之效。
第二,突出建国以来的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安达人民挣脱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因地制宜,大胆改革,不断实践,取得了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农业打破了单一生产的格局,实现了粮、牧、企协调发展;工业生产发
展迅速,产值利润逐年大幅度上升。80多年前闭塞、贫穷、落后的蒙古族放牧地,现已成为一
座初步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新兴城市。新编县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突出反映了这一重大的
历史性变迁。
第三,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是决定一世一地,一代一方盛衰的
重要条件之一,而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曲折发展过程。解放前,安达地瘠民贫,
饱经战乱,加之剥削制度的桎梏,障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解放后,
安达百业俱兴,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较快,县志重点突出农、牧、工、商四大行业。由于历史
的原因,几次政区合分变动,机构撤并调整,又给安达的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县志还运用
了大量的详实资料,透视了安达各个时期宏观和微观的跌荡起伏和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留给
人们的启迪和思考,并从社会风情、地理人文、风俗习惯中,表现了安达的地方特色。
第四,有详有略,立足当代。本志对安达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从略记述,对当代各个时期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叙述较详,着墨较多,体现了本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
貌,准确实录了安达人民的奋斗史、安达的社会发展史。
《安达县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告竣问世之际,谨向全体编纂人员,以及指导、关
怀和支持县志编写工作的有关单位和各方面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诚望全市人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利用好这部工具书,兴利除弊,继
往开来,为把安达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1991年5月
(张宏才同志系中共安达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