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
1955年
1月 安达县移民委员会成立,下设安置办公室,负责移民安置工作。
2月14日 安达县公安局对境内苏联、朝鲜、日本等国侨民进行居留登记并发给留民证。
3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安达支行发行新版人民币,同时收回兑换现行人民币。新币 1元兑
换现币1万元。按规定兑换工作至6月10日结束。安达县支行共兑换收回旧人民币283.3亿元。
3月2日 安达县农业局长窦永富带领区、村干部 7人去河北省学习打井灌溉经验,又组织
165人去克山学习打井浇地的增产经验。随后,全县 103个合作社抽调1 262人组成94个打井队,
开挖大口土井工程。
3月16日 县人委根据省人委通知,将原来用数序命名的10个区名称改用地名名称。
3月24日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 (简称省人委)指示,安达县人民政府改为安达县人民
委员会(简称县人委)。
4月5日 县人委成立协助苏联侨民(包括无国籍的白俄罗斯人)回国工作小组,负责协助安
达县境内安达 (含羊草站)和萨尔图(含龙凤站)两个侨民会侨民81户226人的回国工作。经过工
作,有45户126人报名回国,被批准。同时,对不愿回国的苏侨也作了妥善安置。5月20日,苏
联侨民会撤销。
同日 各区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总站成立。
4月 县人委根据省人委的布告精神, 组织干部到农村宣传、解释农业各项政策,落实粮
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到户政策。
5月 安达电灯厂改为安达县发电厂。
同月 东北军区在安达县组建健康六团,后改称健康三团。接收从朝鲜战场回国的伤病员,
组织疗养。1957年11月,健康三团撤销。
6月12日 安达县举办节约粮食展览会,交流节约粮食经验。 全县开始清理粮食供应户口,
防止套购、冒领、囤积粮食和粮食倒流。
7月7日 《黑龙江日报》登载“安达县第二粮栈保管粮食实现“无虫、无毒、无鼠雀、无
事故”的“四无”经验。
8月1日 安达县公安局所属公安队改称武警队。
9月1日 全国中学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制体育锻炼(劳卫制)”。安达县一中在学生中开
展“劳卫制”预备级的锻炼。
10月 1日 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所属国营萨尔图种畜场和黑龙江省农林厅种畜场合并成
立国营红色草原牧场(处级)。
10月 县委设财经贸易工作部。
同月 黑龙江省农业厅机站管理局在安达县组建拖拉机垦荒站。安达县农民开始使用农业
机械垦荒种地。1956年末,机垦站改为安达县拖拉机站。
秋季 县委贯彻省委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
调查摸底。
11月1日 安达县开始使用全国通用粮票和黑龙江省地方粮票。
11月8日 县人委成立计划委员会。
11月15日 经省人委批准,将安达县第八区3 000垧草原拨给省公安厅劳改农场。
12月下旬 安达县兵役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活动;实施
《兵役法》,改志愿兵役制为义务兵役制,号召青年应征入伍。
本年 安达县人民检察院从公安局分出,独立办公。
本年 安达县邮电局邮路由1条增加到5条,全长380公里。信件投递延伸到村和互助组。
本年 全县贷出义仓粮73.5万斤;发放夏衣690件,棉上衣232件,棉裤216件,棉大衣230
件,棉帽子65顶,棉鞋211双,靰鞡2 422双;拨发救济款16 882元。
本年 全县建起农民业余文化学习班487个,学习组156个,有14 813人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