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县城

第四章 县城乡镇

第一节 县城



  设治至今,县政府驻地共有2处。伪康德4年(1937年)以前,政府驻双安镇为旧县城 (今任
民镇);伪康德4年(1937年)5月,伪安达县公署迁至安达站,解放后改为安达镇,此为今县城。

  一、旧县城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达厅治选于省蒙界上的双安镇。地理位置在东经125°33′,
北纬46°36′,即今任民镇城区部分。安达厅衙门由设治委员王明焰勘修,后规划街基出放,
招商设店,逐渐形成集镇。

  安达厅城区最初规划为东、西、南、北四边各长 5里的正方城;城内东西大街同正阳南北
大街交成“十”字形,把城区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各隅内纵横的马路、胡同、
小巷均取直线,仅能通过轿子、马车,不甚宽阔。民国 5年(1916年),由县知事阮希贤商集民
力,修筑城壕。城壕周长20里,宽6尺,深5尺,东、西面各留道口2处,南、北面各留道口1处。
伪大同2年(1933年),为“易于防守”,缩小城廓,重修城壕。将东、南两方各缩进1.7里,又
将东、西两面道口各闭 1处,各道口安装城门,城门两侧筑城墙和炮台,设人把守,定时开关。
新筑城壕周长13.2里,壕深6尺。城壕至今犹存。

  清末民初,安达县城“地当陆路交通要冲”,西北经林家店通省城齐齐哈尔,东北接拜泉、
青冈大道,西南通中东铁路西线安达站,是克山、拜泉、海伦、青冈等县运送粮食、货物必经
之地。城内工商店铺集中于大街两侧,十字街四角商铺门面高大,街口是商业中心区。

  民国 6年(1917年)至民国15年(1926年),县城工商店铺由三、四十家发展到一百五、六十
家。有烧锅、油坊、磨坊、铁匠炉、木材加工铺、皮铺、百货店、杂货铺、药店、书局、成衣
铺、肉铺、饭馆、澡塘、旅店等。此间,城内买卖兴隆,市场繁荣。至民国18年(1929年),各
种京广杂货、舶来商品均有销售,城内商业十分活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实行殖民统治,垄断市场、掠夺经济,城内工商业逐渐
萧条,店铺倒闭,城乡民不聊生。伪康德4年(1937年)5月,伪县公署及其机关迁往安达站,旧
县城变成普通集镇。

  二、今县城

  伪康德4年(1937年)5月,伪安达县公署由正亚街迁驻安达站,解放后改为安达镇。从伪康
德4年至今,安达镇一直是安达县的第二座县城。

  (一)沿革

  安达镇前身系安达站,是中东铁路西线的一大停车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铺轨,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建站。建站之初,即为俄国人控制。后向铁路两侧扩展土地, 在车站四周5
俄里处挖壕为界,界内属安达站铁路局占用地和“附属地”。铁路段占地 333.5垧,“附属地”
6 000.16垧。俄国人对“附属地”拥有绝对的行政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在安达站
设交涉分局,派驻专员办理“附属地”内民刑诉讼案件。

  民国12年(1923年),东省特别区成立。安达站交涉分局改为安达市政分局,兼办交涉事宜,
隶属东省特区市政管理局行政处。

  东北沦陷以后,于伪大同 2年(1933年)7月1日,伪满将安达市政分局改为安达行政分处,
隶属伪北满特别区(简称北满特区)公署民政厅。

  伪康德3年(1936年) 1月1日,伪满撤销北满特区。同年3月1日,安达站划归安达县,先后
改为第八区、安达街。

  1946年3月25日,安达街解放后,先后改为第一区、城关区、安达镇。

  1960年12月,撤销安达镇,设立天泉区(县级),为中共安达市委、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地。
国家石油部党组机关和松辽石油勘探局及其所属机关先后进驻天泉区。同时,也是油田开发及
石油大会战指挥中心。

  1966年5月,撤销天泉区改为安达镇至今。

  (二)前商埠

  安达站设置初,有小本商号四五家,民国4年(1915年),市面已渐次发达。至12年(1923年)
则商贾云集,市房林立,大小商号已逾千家,成为哈齐之间的新兴商埠。

  民国14年(1925年)以后,国内外大批粮商云集安达站。粮货的吞吐量,就中东铁路西线而
言,仅次于哈尔滨站,时有“拉不败的拜泉县,填不满的安达站”之说,被称之为“国际粮场”。

  工业以粮谷为原料的油、酒、米、面等加工工业最为兴旺,有火磨、油坊等机械工业,还
有烧锅、铁、木、皮等作坊多处。

  金融、商业有大聚新、天德厚、新聚兴、大兴银楼等900多家。

  民国18年(1929年),呼海(今滨北线)、齐克(今齐北线)两线通车后,入站粮车减少。“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多次攻打安达站,新兴商埠遭到严重破坏。东北沦陷以后,伪安
达县公署迁至安达站,新县城成为日伪统治安达县的中心。同时,日伪加强对安达站的殖民统
治和经济掠夺,实行村街制以后,门户费和各种组合费的收缴,安达街的工商业日益衰落。至
解放前夕,百业凋零,市场萧条,工厂倒闭;所剩商业店铺有店少货,市面破烂不堪。

  (三)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安达镇一直是中共安达县(市)委、安达县(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安达镇地处滨洲铁路线上,南距哈尔滨车站126.5公里。镇中心位于东经125°20′,北纬
46°24′。镇内铁路、公路交叉,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是附近市县的交通枢纽。全镇面积18.9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53%。

  全镇划分10个街道办事处,70个居民委员会,796个居民小组。全镇居民29 637户,112 713
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 26.5%。居民中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朝鲜、达斡尔、壮、苗、
土家 8个少数民族1 581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1.4%。镇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 963.7人。
安达镇人民政府驻镇府街10号。

  城区现有街道46条,全长61 150米,比解放前延长 2 400多米。路面宽阔洁净,两侧花、
树并列。机动车、人力车分道左右通行,人行道置于柳下花前,靠近店铺门边,安全方便。

  滨渊铁路把城区分为铁东、铁西两部分。铁西区有一、二、三道街,与滨洲铁路平行排列;
从南到北与其正交的有大同路、天桥西路、宝山路、化工路等街道,商业区在天桥西路。

  城区主要商业网点集中于铁东区正阳大街南北两侧,南侧从火车站起有:站前饭店、铁路
俱乐部、白房商店、迎宾饭店、商业俱乐部、医药商店、针纺商店、五金交电商店、生产资料
商店、曙光照像馆、蔬菜一商店、第一副食品商店、中医院、酱菜门市部、医药二商店、青年
五金商店、少年宫、农机修造厂、大庆石油学院附属工厂等;北侧有:安达旅社、邮电大楼、
第二副食品商店、第一百货商店、劳动保护用品商店、第四百货商店、五金商店、第二百货商
店、肉类商店、建民药店、第六百货商店、毛毯厂、农贸市场、酿酒厂、人民医院、红原一商
店、大庆石油学院商店等。

  城区工业有食品、纺织、化工、建材、机械 5大行业。企业有安达县乳品厂、黑龙江乳品
厂、安达县纺织厂、安达县针织厂、黑龙江毛纺厂、安达县炭黑厂、安达县橡胶厂、安达县标
准件厂、黑龙江省乳品机械总厂等 168个厂家。主要产品有奶粉、奶油、奶酪、毛呢、晴纶纱、
棉纱、针织内衣、毛毯、硫酸、磷肥、炭黑、水泥、红砖、预制件、砂糖、糖果、乳品机械、
标准件等117种。

  安达镇为附近市县的交通枢纽。安达火车站每日有16列以上货运列车在本站编组或解体,
日通行客运列车24列,其中与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3站对开列车5对。安达公路客运站每日
发往外地汽车59班次,直通哈尔滨、绥化、海伦、望奎、青冈、北安、明水、肇源、肇州、肇
东等市县。邮电通讯实现了农话市话联网直拨通话,长途电话并入全国网,可与各大城市直拨
通话。

  城区环境优美,人民公园占地面积 313.8亩,园中一期工程建有假山、游湖、花苑、水榭、
楼台、亭阁、玉桥等。文化生活丰富,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 1座,完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站
一期工程,每日定时播放音像节目;图书馆藏书 7.5万多册;群众艺术馆经常展出书、画、摄
影等艺术作品;影剧院、俱乐部5处;体育馆、露天灯光蓝球场、体育运动场各1处。

  城区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省重点高中1所,职业中学8所,小学17所。成人教育有教师
进修学校、电视大学等。还有农、牧、工等科学研究所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