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二篇 自然环境

篇下序


  安达地区属东北平原一部分,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四周大环境为三面环山,两边靠江。境
内无山河自然闭流,唯有泡沼零星分布在低洼地带,与其相间的是鬃岗和土丘。地势东部略高,
西部渐低,平坦开阔。受多种营力作用,平缓的地面以下沉积着较厚的新老地层,其间储藏着
水、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在第四纪黄土状亚粘土和风沙土母质上,形成以黑钙土和盐碱化草
甸土为主的表层土壤,鬃岗隆起地段多被开垦为农田,低洼地带形成天然草原。

  全县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时间受大陆性冷气团所控制,年平均气
温只有3.2℃;夏季太阳高角度可达67°04′,年平均日照时数2 819.7小时,辐射量125.77千
卡/平方厘米/年,光热充沛,雨水集中,能满足农作物生长要求;受季风环流影响,全年西南、
西北大风偏多,常在春夏之交发生旱灾、风灾,夏秋之际出现涝灾。

  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末时期,此地尚未开垦,野草遍地,
芦苇满塘。深草丛中,栖息着狼、貉、獾、狍、狐狸、野兔、黄羊等野生动物。解放后,人民
群众努力改造自然环境,同时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在蒿草荒地上开垦农田,种植农作物;在路
旁、田埂上植树造林,形成网络,防风固沙;在低洼地带蓄水养鱼,灌溉良田。受人类活动影
响,一些野生动物遁往异地,取而代之的是人工饲养的各种家畜、家禽。几十年来,人民群众
在改造自然中,创造了适应人类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