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貌

第二节 地貌




  安达地区属东北平原一部分,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地貌类型属松花江、嫩江冲积一级阶地。
全县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逐渐低下。海拔从212米降至136米,相对高差76米,地面坡
度1/600—1/300。全县可划分为两个地貌区,北从王殿兴屯起,经孟家围子、刘家屯、苗家圈
子、十八里、杨青屯、高子和屯到三井子一线,为两个地貌区的分界线。以东属小兴安岭山前
冲积、洪积倾斜高平原区;以西属乌裕尔河、双阳河冲积泛滥低平原区。高平原区属剥蚀堆积
地形,低平原区属堆积地形。

  一、东部小兴安岭山前冲积洪积倾斜高平原区

  东部高平原区是由微起伏的波状平地、缓坡、浅槽形宽谷和湖滨低地等地貌单元组成。地
势由东向西低下,标离150—212米。区内微起伏的波状平地与浅槽形宽谷相间分布,构成文化、
老虎岗、任民、中本和吉星岗、四平山、火石山两条垄岗,两岗之间夹一条浅稽型宽谷,即为
任民水库上下游一带。本区西部前缘沿任民引渠的东北、西南走向与乌裕尔河—双阳河冲积泛
滥平原墨缓坡形相接,青肯泡一带为湖滨低地。

  微起伏的波状平地:地势较高,标高为160—210米。吉星岗乡最高,极高点为 221米,老
虎岗、文化等地次之。顶部平坦起伏,有土丘分布,呈椭圆形,方向不定,面积不等,两侧倾
斜,坡度平缓,常伴有陡坡和冲沟,冲沟见于陡坡地段,方向不定,均朝向泡沼。

  缓坡:分布在高平原与低平原接壤地带,标高一般为150—160米,南端地势较高、中部平
坦,向北低下,景观单调,茂生耐碱性杂草。

  浅槽形宽谷:分布在任民水库上下游地带及其它垄岗之间,标高一般在 150米上下,两侧
向内渐低,谷底平坦,景观单调。

  湖滨低地:分布在青肯泡一带,标高140—150米,四周向中心渐低,呈浅碟形,北及西部
边缘有湖滨砂垄及湖蚀陡坡分布。洪水期有季节性积水,茂生喜水和耐碱杂草。

  台地:分布在羊草、南来及升平部分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标高 170米上下,前缘与低平
原呈缓坡相接。

  二、西部双阳河、乌裕尔河冲积泛溢低平原区

  西部低平原区是由波状起伏平地稻浅洼地两个地貌单元组成。地势东部高起,向西新低,
标高136—150米。区内起伏波状平地与浅洼地相闯分布,使本区湖泊、鬃岗、洼地及盐碱化温
地发育,地面形态变化较大。起伏波状平地上凸起鬃岗、土丘,浅洼地中心地带多为碟形,常
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形成泡沼。西部低平原区主要包括:种畜场、太平庄、燎原、种牛场、卧
里屯、天泉、万宝山、昌德等地。其中卧里屯、天泉、万宝山,昌德等乡境内泡沼较多,太平
庄、燎原及种畜场、种牛场和先锋一部分为浅洼地,属涝区。特大洪水年明(水)青(冈)坡积水
经西部低平原区过境,农田喜旱不喜涝。

  波状起伏平地:在区内呈岛状分布,其上鬃岗发育,起伏较大,界线清晰。鬃岗似新月状,
呈南北向排列,常与湖泊伴生,陡坡见子北、西、南3侧,与周围地形呈缓坡相接。

  浅洼地:分布在西部地区,地势平整,分为碟形洼地和边坡地两种。碟形洼地呈碟状。界
线清晰,周围常见陡坡和冲沟,洪水季节有积水。边坡地呈带状,局部地段有碱斑,茂生喜水
或耐碱杂草,雨季产生地表径流,季节性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