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土壤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全县表层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周围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地方特殊性。成土母质主要是
在第四系内湖(松辽大湖)沉积物和大小兴安岭山前冲积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黄土状粘土。母质
层在 2米左右,里黄色或暗黄色,土层较厚。受内蒙古沙漠侵蚀和乌裕尔河、双阳河泛滥冲积,
在母质层上覆盖着一层细砂土或粉砂土。因境内自然闭流,蒸发强烈,含有盐碱成分的客水汇
入区内滞流蒸发,经过多年的“盐随水来、水去盐存”运动,致使表层土壤盐碱成分增加,土
层粘重,渗透不良。受干旱、冻土影响,植物根系多积于表层,有机质积累缓慢,成土过程中
出现草甸化现象。由于地面起伏较大,土壤淋溶过程强烈,在稍高地区又有石灰反应,致使区
内成土过程复杂,土壤类型较多。

  安达土壤处在东亚大陆地带性土壤—黑钙土带内。在这一代表性土壤带内,还发育了较大
面积的隐域性土壤—盐碱化草甸土、沼泽土和风沙土。具体可分为 6大土类,11个亚类,14个
土属,32个土种。

  一、黑钙土类

  黑钙土俗称“黑土”,面积为155.1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30.8%,其中耕地 11.79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68.5%,是本县主要的农业用地。黑钙土可分为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和粘底草甸黑
钙土2个土属。全县各乡镇(场)均有分布。

  (一)碳酸盐草甸黑钙土

  面积152.5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30.2%,占黑钙土类面积98.3%。其中耕地117.5万亩。占
全县耕地面积的67.3%。成土母质为碳酸盐粘质湖积物,耕作层PH值8.3—8.7,母质层为8.5—
8.9;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水溶性盐类含量很低。 水溶性盐类成份:阴离子以重碳酸
根为主,氯根次之,硫酸根最少,没有碳酸根;阳离子中钙、镁离子含量多于钠、钾离子。土
壤所含的盐分均在作物为耐盐范围内,属正常土壤。

  (二)粘底草句黑钙土

  面积2.6万亩,占黑钙土类面积的1.7%。其中2.22亩为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5%。土
壤剖面均呈碱性,耕作层PH值 8.4,淀积层和母质层PH值8.51—8.60;水溶性盐类含量较低,
有机质含量耕作层较高,为 3.02%。水溶性盐类成份: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氯根次之,硫
酸根最少,没有碳酸根;阳离子以钙的含量为多,镁次之,钠、钾的含量最低。土壤所含盐分
均在作物的耐盐范围之内,没有盐渍化现象,属于腮力较高的土壤。

  二、草甸土

  主要分布在冲积湖积平原低洼地带,常与盐土、碱土呈复区分布。面积为 258.3万亩,占
全县土壤面积的 51%。其中耕地46.2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4%。全县各乡(场)均有分布,
其中太平庄、万宝山、卧里屯等乡分布较多。

  草甸土所处地势低平,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汇集中心,土壤溶液中所含矿质养分较丰富;
同时生长着喜湿性草类,植被繁茂,有机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受潜水运动影响,土壤水份干
湿交替,铁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各种色泽的锈斑和锈纹,呈现轻度潜育化特征,
是一种半水成型的土壤。

  这类土壤由于所处条件的不同,分别发育为碳酸盐草甸土、碳酸盐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
土和碱化草甸土4个亚类。

  (--)碳酸盐草甸土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草甸黑钙土区地势低洼的地方,常与盐化草甸土和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分
布。面积为106.1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21.1%。其中耕地26.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3%。

  (二)碳酸盐潜育草甸土

  零星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内陆湖边缘。面积17.0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3.5%。其中耕地0.6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 0.35%。由于碳酸盐潜育草甸土所处地势低洼,雨季地表常有积水,是
草甸土向沼泽土过渡的土壤类型。

  (三)盐化草甸土

  分布在碟形低洼地边缘,与碳酸盐草甸土、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分布。面积 129.5万亩,占
全县土壤面积的25.6%。其中耕地17.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1%。此类土壤所处地势较低,受
地下水浸润,表层返盐,危害作物生长。但天然草本植被生长繁茂,腐殖质积累较多。

  (四)碱化草甸土

  分布除四平山乡、种畜场外,其余乡镇均有。面积16.2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3.2%。其中
耕地 1.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此类土壤不适宜耕作,适宜羊草等天然草本植物生长,产
草量高,是较好的草场。

  三、沼泽土

  主要分布在平原低洼地或水泡子周围,与盐渍化土壤组成复区。生长苔草、地榆、芦苇等
草甸草本植物。因地形低洼,雨季常有积水,排水不畅,盐分易于聚积;地下水位高,土壤水
分过多,通气不良,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害盐类,植物养分不平衡,不适宜耕作。

  四、盐土

  面积30.2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其中耕地2.1万亩。遍布全县各乡镇(场),万宝山、
昌德、太平庄、先锋、卧里屯、火石山、种畜场等地分布较多。

  盐土类可分为草甸盐土、碱化盐土、沼泽化盐土3个亚类。

  (一)草甸盐土

  多呈斑块状,与盐化草甸土呈复区分布,面积21.0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 4.12%。其中
耕地1.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5%。此类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一般为1—2%,最高可达10%左
右,以苏达为主;碱性强,PH值9—10;代换性钠含量高,每米土层中的钠化率为80%;物理性
质恶劣,几乎不透水,具有盐化和碱化双重特征。土壤表面坚硬光板,仅在光板地块边缘生长
一些碱蓬、碱蒿、星星草等耐盐碱性强的植物。

  (二)碱化盐土

  分布在平原低洼地缓坡处,与盐化草原土呈复区。面积3.1万亩,占盐土类面积的10.4%。
主要分布在任民、卧里屯、万宝山等地。

  (三)沼泽化盐土

  分布在平原中封闭低洼积水处,大部分是芦苇草塘。面积为11 012亩,占盐土类面积3.7%,
其中耕地608亩。

  五、碱土

  广泛、零散分布在平原中低地的稍高处,与盐土、盐化草甸土里复区分布。面积27.2万亩,
占全县土壤面积的5.4%。其中耕地2.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4%。全县各乡均有分布。

  六、砂土

  砂土属黑钙土型,常见为固定已久的砂丘,是一种地带不明显的幼年性土壤。分布在万宝
山、升平、昌德、青肯泡、卧里屯、燎原、种牛场等地的内陆湖边缘地带。面积 6.2万亩,占
全县土壤面积1.3%。其中耕地3.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9%。

   各类土壤分布情况表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