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矿物资源

第三节 矿物资源



  地下矿藏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60年以来,凡是探明储量的,均交大庆油田开采。其中
在县境内油田年产量30万吨,天然气储量116.67亿立方米。当地特产盐、碱、硝等资源开发历
史较长。

  一、盐

  全县境内含有盐、碱、硝成分的土壤统称“盐土”、“碱土”,呈复区存在,斑状分布,
面积约为35万亩。

  清末,山东孙镜蓉在北乡珰奈屯采草时发现水中有咸味,便承领 300余垧土地(称大盐场),
开始熬盐,日产 1 000余斤,“岁出十余万斤”。供当地居民及附近中东铁路沿线居住的俄国
人食用。民国年间,官方禁止熬取土盐,以便推销价格昂贵的官盐。

  东北光复以后,因国民党占据沿海和铁路沿线城市,交通中断,海盐无法运进。当地居民
又采用土法就地熬盐食用,时间长达三四年。解放后,海盐供应充足,土盐被列为农副产品。

  二、碱

  碱是安达县特产之一,开发历史较长。光绪十五年(1889年),安达地方已经“开设碱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放荒招垦时,碱地被列为开发项目,“给民承领,不收正价”。取土
熬碱,“资本甚微,获利甚厚”。当时境内有碱锅16处。

  民国2年(1913年)至民国 4年(1915年),碱的出口量为15.2万布度(1布度为15公斤)。解放
后,碱被列为农副产品。

  三、硝

  境内部分土壤含有硝的成分,可熬取之,产量不高。

  四、砂

  70年代,发现在青肯泡北沿储藏少量混合砂,只能用予充填房基、路面,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