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状况第一节 人口数量 设治初至解放前的40年间,人口增长缓慢。除受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不良和人口死亡率高
等因素影响外,政区变动和战争因素致使全县人口数量4次锐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治时,全厅只有916人。
宣统元年(1909年)拟设武兴厅,安达厅划出671户、4 948人。
民国3年(1914年)设置林甸设治局,安达县划出2 337户、25 683人。
民国16年(1927年),安达县喇嘛甸子以西的地方划给泰康设治局,又划出一部分人口 (数量
无考)。
“九·一八”事变后,各部义勇军、山林队在安达县境内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城乡商民为避战时之乱,纷纷逃离;安达县沦陷后,抗日军民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屠杀,人口数量
大减。据伪大同 2年(1933年)统计,安达县人口数量比民国18年(1929年)减少1 538户、8 238人。
到伪康德12年(1945年)日本投降时,全县人口增至2万户、13万人。
安达县解放前40年人口数量统计表
单位:户、人
注:宣统元年12月为武兴厅分出后统计数;民国3年12月为林旬设治局分出后统计数。
解放后,全县人口增长很快,至1950年已达15万人。50—60年代,全县人口处于无控制发
展阶段,出现生育高峰。1964年,年出生率竟达 53.4%。以后安达县变市、市变县,人口转入
转出,数量大起大落。1960年,肇州县大庆区等划归安达县,转入人口 133 428人。1964年安
达特区分出时,转出约3 300户、17 800人。1968年中内泡等公社划归安达特区,转出3 227户、
17 842人。1978年大同镇等公社划归安达特区,转出25 043户、151 225 人。1978年以后,行
政区域稳定,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发展和变动趋于正常。1984年末,全县人口为 9.3万户、
42.6万人,是1946年的3倍。
安达县解放后40年人口数量统计表
单位: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