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6年 3月25日,安达县解放。县长郭芸田向群众宣布民主政府的“减租减息,增加工资,
实行民主”等各项政策。之后,全县普遍开展以反奸除霸为目的的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没收
与分配敌伪土地。减租减息斗争没有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全县地主、富农仍占有大量
的土地,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
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
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并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
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与此同时,全县基层政权普遍建立,人民群众
对土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1946年下半年,县委根据中共松江省委关于清算分地的指示精神,
多次派工作队下乡开展工作。当时,由于安达县境内土匪活动猖獗,一些恶霸地主勾结土匪进
行反攻倒算,疯狂反扑。在工作中,县委副书记王任民、七区中队指导员夏明岐及工作人员遇
匪牺牲,四区政府被土匪包围,一些村干部和要求翻身的贫雇农被翻把地主毒打。全县反奸清
算,减租减息运动遇到了阻力。

  1947年初,在彻底清除匪患的同时,全县开展清算斗争。3 月,根据中央和中共西满分局
四地委的指示,县委向各个区村派出工作队。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建立农会,
清算斗争地主,开展轰轰烈烈的清算分地运动。运动初期,由于建政时间较短,国民党尚盘踞
松花江南岸,基本群众畏惧地主势力,思想准备不足,地主不低头、不认帐,因此出现地主翻
把倒算,少数群众把分得的土地退给被分户的“夹生”现象。

  县委及时召开各区工委书记会议,分析当前形势,纠正右倾屎守和包办代替等错误倾向,
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8 月,清算斗争在全县范围内展开。10月10日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
纲》,《大纲》指出:“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它一
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分土地。”从而,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此时,县委书记、县长正在参加省委召开的各(市)县委书
记、(市)县长联席会议,而安达县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已经开始。

  10月下旬,县委抽调 100多名干部,组成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贯彻《土地法大纲》,土
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全县共成立256个农会,会员16 447名,其中妇女会员2 975名;组织民
兵2 500名,农民自卫队员13 359名,儿童团员3 148名。土改刚一开始,由于基本群众没有发
动起来,真正的积极分子队伍没有形成,有些农会的领导权被地主狗腿子和地痞掌握。在全县
201个行政村中,土改工作成熟的只有9个行政村,较好的有33个行政村,有93个行政村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假分地、瞒地、转移浮产、斗远不斗近”等“夹生”问题,还有66个空白行政村。
为彻底消灭地主、富农的封建势力,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县委当即开展煮“夹生饭”运动。
随后又开展以“砍大树”(即打倒恶霸地25)、“挖财宝”为内容的“砍挖”运动。打开屯、村、
区界限,进行联合斗争,斗倒地主888户、富农485户,个别地方把地主、富农净身出户,深挖
浮产,对地主、富农进行“大扫堂子”,彻底肃清封建势力。

  11月以后,安达县土改与反土改斗争激烈。一些反对土改的地主、富农暗杀、毒打土改工
作队员、村干部和贫雇农积极分子,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镇压,通过反复斗争,全县
贫雇农清算斗争地主、恶霸、胡噩、蒋特等5 038户。其中:地主、富农3 047户,占全县总户
数的11.4%;处决罪大恶极者136名(其中被群众打死43名),占全县总人口的1%。没收土地947 578
亩,房屋11 935间,牲畜10 315头(其中马4 473匹、牛1 037头、猪羊4 805只),车1 016台,
衣服330 915件,布786 285尺,粮食 4 536石,黄金288.12两,白银1 319.26斤,长短枪77只,
子弹两箱多。至此,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1948年1月9—11日,县委在城关区召开一区、二区、三区和城关区贫雇农代表联合斗争大
会,万余名贫雇农到会。会上,贫雇农代表控诉翻把地主、富农破坏土改运动、进行反攻倒算
的罪行,公审恶霸地主、富农分子,当场镇压11人。同日,安达县开始划阶级、定成份,分配
斗争果实。全县农民划为贫农(含雇农)、中农(含佃中农、富裕中农)、富农(含佃富农)、地主
(含大、中、小和经营地主)及其它共12种成分。其中贫雇农12 640户,占总户数的65.3%,54 648
人,占总人口的54.1%;中农3 088户,占总户数16%,17 469人,占总人口 17.5%;富农1 104
户,占总户数5.7%,9 426人,占总人口9.4%;地主1 790户,占总户数9.3%,15 156人,占总
人口15.1%,其它 710户,占总户数3.7%,3 434人,占总人口3.4%。划定成份后,全县合理地
分配了斗争果实。共分土地882 493亩,分地人口93 163人,平均每人分地9.5亩;分房11 935
间,牲畜3 769头,分得浮物的总人口40 323人,占分地总人口数的43.3%。全县分地以后,安
达县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如下:



  注:表中不含城关区,分地面积系已分耕地面积。

  1948年 3月,全县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各地选举产生村政府,农会完成使命宣布解散。
7月15日,县政府开始为获得土地的农民颁发土地执照, 土地权归农民个人所有。10月,全县
土地改革胜利完成。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度,实现了几代人为之奋斗
的耕者有其田制度,广大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安达县土地改革前后土地占有变化比较表
   单位:人、亩



  全县土地改革时,在清算、砍挖、“扫堂子”等斗争中,存在着三种“左”的倾向。一是
普遍存在打人或抓人现象。出现“先说道理后开揍”,甚至不经批准打死人的问题。二是强调
平分土地,侵犯部分中农利益。如三区农民提出:“三区穷,非侵犯中农利益不能满足雇农要
求。”三是1948年 1月7—8日,查封城镇私营工商店铺800多户,没收196户工商业者的财产,
侵犯私营工商业者的合法经营权。县委从1948年 2月开始纠正侵犯中农利益和打击面过大等问
题,重新划定成分,调整土地。至1949年3 月,全县各阶层土地占有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安达县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
   (1949年9月) 单位:垧


  注:1、土地面积系已分耕地面积。

   2、缺三区及八区保安村。

   3、公有地包括村政府、学校、荣军用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