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场舍建设

第七节 场舍建设




  1956年合作化前,奶牛个人占有,分户饲养。小户的牛舍建于居住处,牛棚十分简陋。大
户的奶牛场(院)牛舍设计比较讲究,一般占地面积200—400方丈(1平方丈=111.1平方米),场
(院)内建有牛舍、储料库、泡料工具室等,室外是奶牛运动的场所和垛草场,四周用木杆围起。
牛舍一般为土(砖)木结构平房,坐北朝南,南面留门。为便于夏季通风,南北墙檐下开小窗户。
牛舍内为一条筒屋,两边是饲料槽和牛床,中间置一条通道。牛床铺地板,饲料槽用木板钉成
不带木栏,比较简易。也有用木板搭成牛棚,秋季在外面抹泥,入冬用牛粪在牛棚四周彻成粪
墙。合作化后,安达镇的8个专业奶牛合作社合并为先锋牧场,下设友谊、富强、团结3个分场,
牛舍集中于 3处,比较简易。因距草原太远不便于夏季放牧,又在草原上建简易野营牛栅,大
育成和干奶妊娠的奶牛均放牧野营。以后,为便于牧业生产,扩大经营,减少开支,逐步择地
选场将场舍搬迁到草原上,牧场由县城内搬至农村。1960年前后,友谊分场选建于鞠家窑,团
结分场选建于卧里屯境内的草原上(今红原村),富强分场选建于安达镇五里壕以外的草原上
(今富强村)。新建的新兴牧场选址于黑鱼泡南部的草原上(今黑鱼泡村)。1960年8月1日友谊分
场建场完工投入使用,故改名为“八一奶牛分场”。八一分场设南北两区,南为牧场区,北为
家属住宅区。场区建房8栋,每栋10间,共80间。其中牛舍6栋,办公室、仓库、饲养加工室等
2栋。6栋牛舍中 4栋是成母牛舍,1栋是育成牛舍,1栋为产房、犊牛舍和种公牛舍。牛舍全为
土木结构平房,东西开门,南北墙上开小窗户,舍前开一南门通往室外运动场。运动场内设水
井一口,井沿设水槽并通入牛舍内,四周用土墙围住。舍内南北面布置两排牛栏和两条水泥饲
料槽,中问一条粪道通东西两门。牛栏以木方隔开,牛床铺地板,地板倾斜倒向粪尿沟。整体
布局上每两栋为一列,并列两栋中间设行车通道,便于运送饲料和鲜奶,牛舍东侧为饲草贮场,
西侧为积肥场。其它牧场牛舍建设与八一分场相同。

  1980年后,各公社奶牛场牛舍多为砖木结构,少数为土木结构,舍内置牛栏两排,大部乡
镇办、村办奶牛场牛舍均为土木结构,舍内布置和早期牛舍相似。1983年后,城乡许多个体养
牛户建起砖木结构的新牛舍,卧里屯乡孙守财建 240平方米。羊草乡火星村养牛户周国光、谷
春、崔焕学几家都建起十多问砖木牛舍,牛床铺着地板,布置比较规整。先锋、燎原、种畜、
种牛四大牧场利用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兴建奶牛舍13 669平方米及配套建筑,永久性青
贮窖28 958立方米,饮水塔 7座,自动饮水器1 000套,人工配种站、兽医室928.5平方米。现
在四大牧场所有分场全部建起砖木结构的新牛舍,共计建筑面积43 326平方米。 有的舍内设4
排牛栏,辅助性设施比较完备,且标准离,卫生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