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草原改良
第二节 草原改良
1974年,县革委鉴于草原逐年严重退化的情况,指示畜牧等有关部门进行试验研究,改良
草原。在草原上播种草籽、耙压、改造碱斑、灌溉,历经10年,初见成效。因所要改造的草原
面积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要进行彻底改造有一定困难,目前实施逐块改良方案。
一、草籽贮备
县西部各乡为草籽重要产区,过去当地农民采集草籽喂猪、喂鸡。1973年,县建立草籽库,
年收草籽50—60万公斤。满足全县人工种草需求,增加农民副业收入。同时出售草籽支援山西、
长春、呼伦贝尔盟等地,至1979年出售草籽22万斤。以后,除满足当地需求外,还出售草籽50
万斤。
二、人工种草
1.耕翻播种。即在退化严重植被稀疏草场上耕翻播种人工种植豆科和禾科牧草。1974年,
燎原牧场在张大沟草场种草2 500亩。1975年,县种畜场园艺马场种草3 000亩。1976年,县革
委在今种畜场东北部设立草原试验站,有科技人员、牧工50人,开发耕地 1 200亩,划给天然
草原 4 300亩,进行试验示范,为全县提供优质草籽和紫草母根。同年,太平庄公社在原十二
村种羊草1 500亩。1980年,先锋牧场种草2 850亩。
1982—1983年,全县共种紫花苜蓿2 690亩,均获良好效果。
2.重耙补播。即在草原退化不十分严重,植被破坏轻微的地块上进行重耙补播。1975年试
验450亩,获得成功,后在全县推广。
3.浅翻轻耙播种。即在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的草场上进行浅翻轻耙。1980—1981年先锋
牧场浅翻轻耙种草4 950亩。1980年,以昌德公社为重点,在全县铺开,共种草5万亩。
4.耙压松土。即在秋季进行轻耙镇压一次作业,操作简单,成本低。1978年,县草原试验
站小面积试验,效果良好,1980年在全县推广。
三、草原灌溉
1977年夏季,燎原牧场青龙山分场一带 1万多亩草原被萨尔图分干渠泄洪闸渗水所淹,亩
产干草100公斤,比被淹前增长1倍。引起畜牧部门注意。1979年在太平庄公社二大队打 4眼草
原灌溉井。1980年,灌溉草原5 000亩,亩产干草150公斤。施肥灌溉效果更佳。
四、改造碱斑
1984年,先锋牧场八一分场在 5 000亩碱斑地块上,进行条播、穴播星星草草籽,亩产干
草100公斤,使碱斑面积减少66%。
全县改良草原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先锋牧场进行人工种草后,年平均亩产干草 152.5公
斤,比天然草场增产100.25公斤。年平均亩产鲜紫花苜蓿 2 750公斤。浅翻轻耙改造后第三年
之地块,植株生长茂盛,每平方米有草570株,比改造前增长1倍;草层平均高度45厘米,比原
来提高3倍;年平均亩产干草105公斤,比原来增产2.5倍。